【高能聚焦】 蘋果公司決定采用三星的折疊屏技術方案來開發折疊iPhone,放棄了自研技術。這一決策背后的原因包括折疊屏技術難度大,特別是鉸鏈設計復雜,而三星在該領域已有較成熟的技術。蘋果選擇與三星合作,可以節省時間,快速進入市場,并減少技術風險。預計折疊iPhone將于2026年下半年上市,價格可能高達2000-2500美元。盡管有觀點認為蘋果創新力下降,但蘋果的策略調整是為了在新賽道上快速站穩腳跟,其在芯片、系統和生態等核心領域的自研工作仍在繼續。此外,三星和蘋果在供應鏈上的合作有助于雙方實現共贏。
最近手機圈有個大消息:蘋果要做折疊屏iPhone了,但沒用自己研發的技術,轉頭用了三星的方案。這個決定讓不少人驚訝——畢竟蘋果一直以“自研”為傲,怎么這次在折疊屏上“服軟”了?其實背后的門道,遠不止“技術不行”這么簡單。
蘋果對折疊屏的心思早就藏不住了。去年年底就有消息說,他們在偷偷搞一款18.8英寸的折疊iPad,原型機甚至能做到“幾乎看不見折痕”;今年年初,供應鏈還曝光了折疊iPhone的電池細節,5000mAh的大電池、最新的硅碳負極技術,看起來準備得有模有樣。但轉折點來得很快:7月初剛說要暫停折疊iPad研發,集中精力搞手機,沒過多久就傳出“放棄自研折疊屏方案”的消息,節奏快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
為啥放著自研的路不走?核心還是折疊屏這東西太“難搞”了。尤其是那個鉸鏈,看著不起眼,卻是決定折疊屏體驗的關鍵——既要能讓屏幕順暢開合,又要減少折痕,還得扛住幾千次折疊的損耗,簡直是“工業設計的繡花活”。蘋果自己搗鼓了半天,可能發現短期內實在突破不了技術瓶頸。而三星在折疊屏領域已經摸爬滾打了好幾年,從早期的“折痕明顯”到現在的“幾乎無感”,技術成熟度擺在那兒。找三星合作,相當于直接拿現成的“通關秘籍”,能少走不少彎路。
當然,蘋果的算盤不止于此。這次合作里,鉸鏈零件由三星的合作伙伴Fine M-Tec供應,預計2026年第一季度就能交貨,而折疊iPhone計劃2026年下半年上市,時間卡得剛剛好。如果堅持自研,很可能錯過折疊屏市場的黃金窗口期。畢竟現在安卓陣營的折疊屏已經越來越普及,從高端商務機到親民機型都有覆蓋,蘋果要是再慢悠悠打磨技術,恐怕等產品出來,市場早就被分完了。
價格也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據說這款折疊iPhone售價可能高達2000-2500美元,差不多是普通iPhone的兩倍。這么貴的手機,用戶對體驗的期待自然更高。用成熟的三星方案,能最大程度降低“翻車”風險——要是因為自研技術不成熟導致折痕明顯、容易壞,那可就砸了蘋果的招牌。與其賭一把,不如穩扎穩打,先用成熟技術把“高端形象”立住。
有人說蘋果這是“創新力下降”,但換個角度看,這更像是巨頭的務實選擇。蘋果從來不是什么技術都要自己做,比如iPhone的屏幕、基帶等零件一直依賴外部供應商,但這并不影響它做出受歡迎的產品。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所有零件都自研”,而在于把各種技術整合起來,做出流暢、好用的體驗。這次選三星方案,本質上是用合作換時間、換成熟度,集中精力把系統交互、軟件適配這些“蘋果擅長的事”做好。
有意思的是,三星和蘋果這對老對手,在供應鏈上早就“剪不斷理還亂”。三星給蘋果供屏幕、蘋果用三星的代工服務,競爭歸競爭,該合作時一點不含糊。對三星來說,能拿下蘋果的訂單,不僅能賺一筆,還能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對蘋果來說,花點錢就能解決技術難題,快速切入新市場,堪稱“雙贏”。
至于大家關心的“蘋果會不會因此失去創新靈魂”,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折疊屏只是手機形態的一種嘗試,蘋果在芯片、系統、生態這些核心領域的自研投入從沒停過。這次“借力”三星,更像是為了在新賽道快速站穩腳跟的策略調整。畢竟,市場不看你技術是自己研發還是合作來的,只看最終產品好不好用。
從暫停折疊iPad到牽手三星,蘋果的每一步調整都透著對市場的謹慎。2026年折疊iPhone上市后,到底是“真香”還是“翻車”,現在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橫跨兩大巨頭的合作,已經讓折疊屏市場的競爭變得更有看頭了。
#折疊屏iPhone# #三星# #iPhon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