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9時,資陽市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內,特種電影《山岳頌安》(上、下部)正式面向公眾揭開帷幕。隨著燈光漸暗,沉睡千年的安岳石刻藝術精華,在四維沉浸影院與3D8K球幕影院中,通過前沿數字視聽技術,緩緩蘇醒,呈現在首批觀眾面前。
部分受邀的當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都在電影《山岳頌安》中看見了自己出鏡的鏡頭。
據悉,影片由陳建軍執導,他曾擔任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大足石刻游客服務中心總策劃,帶領團隊創作出電影《千年莫高》《天下大足》,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大足石刻》等多部作品。此次,他將鏡頭聚焦于安岳石窟,以歷史上曾經與安岳縣或安岳石窟有關聯的歷史文化名人為牽引,以安岳石窟為骨架,支撐起了有形的安岳文脈。
創新雙廳放映,打造差異化沉浸體驗
作為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的專屬影片,《山岳頌安》創新采用雙廳放映模式,運用不同技術帶來多元體驗。據導演陳建軍介紹,《山岳頌安》上部和下部不可分割,電影與影院也是一體化的。因為電影是為影院的特定條件定制拍攝的,反過來說,影院的設計是根據電影形態的需要而建設的。
上部《文脈尋蹤》于Boxfilm四維沉浸影院呈現。該影廳創新構建“銀幕、聲音、座位”3S核心系統,采用270°三面環繞巨幕結合LED地屏,形成沉浸空間。影片通過四銀幕聯動技術,以每秒60幀與18K總分辨率實現多維度光影包圍。故事以南宋兵部侍郎劉儀鳳與友人陸游相約安岳尋古探幽為主線,深入歷史的肌理,厘清貫穿古今的安岳城市文脈,詮釋石窟在此誕生繁榮以及安岳人所構建的精神家園的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匠人的飾演者全部來自安岳,當中有的是國家級或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的本身就是從事石刻工作的匠人。
下部《梵境沉浸》則在3D8K球幕影院放映。借助12臺4K投影儀將畫面均勻投射至直徑21米的球幕,結合3D技術增強空間深度與臨場感。觀眾視野被全景影像包裹,分散在各鄉鎮的安岳石窟精美的造像仿佛近在咫尺,可體驗“手捧”凈瓶觀音灑落的甘露、“觸摸”唐代不鼓自鳴的樂器,清晰感知飛天的飄逸軌跡。影片中,經高精度掃描與數字修復的石窟造像在球幕上得以生動再現。震撼音效與精微的鑿刻聲共同營造深度沉浸的四維空間體驗。
此外,特別創作的同名交響合唱《山岳頌安》也是影片的高光之一,作曲團隊多次深入安岳采風,通過交響合唱藝術形式,讓安岳石刻“聲”入人心。
數字技術賦能,守護石刻藝術的未來
安岳(古稱普州)擁有唐宋摩崖造像10萬余尊、石刻經文40余萬字,是中國現存摩崖造像最密集、題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在中國石窟藝術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然而,石窟點分散于全縣46個鄉鎮(街道)的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加之四川高溫多濕氣候的影響,歷經千年的石刻面臨自然侵蝕的風險。
如何讓這些千年瑰寶不僅能“活下去”,更要“活起來”?成為擺在文保工作者與當地政府部門面前的時代命題。借助數字化手段進行記錄、保護與傳播,成為安岳加強對珍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大重要舉措。
今年5月,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投用。作為四川首座以石窟數字化展示為主題和核心的文旅綜合體,打造了石窟數字體驗館、石窟數字影院、文化交流中心、游客中心及石窟文化商業街區等區域,讓游客一站式體驗安岳石刻千年風華。
特種電影《山岳頌安》的上映,是當地推動石窟創新保護與利用的又一項創新舉措。影片通過高精度掃描、實景拍攝與沉浸式影像技術,不僅突破時空限制,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安岳石窟的藝術魅力,更構建了系統、可追溯的高精度數字檔案,為未來石窟的研究、修復與永續傳承提供了重要基礎。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不僅是文化遺產與現代科技的雙向奔赴,更是讓千年石刻持續“活”在當代的生動實踐。從數字建檔到光影敘事,從研學體驗到文創轉化,安岳正在持續探索保護、研究、利用的守正創新之路。
文/程思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