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花,別稱緬桂花、白蘭等,是木蘭科含笑屬的常綠喬木,以芳香潔白的花朵聞名,原產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后廣泛引種至東南亞地區,并成為中國南方(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重要的觀賞與綠化樹種。在嶺南地區,白蘭可長成高達20米的喬木,而在長江流域以北多作盆栽栽培。白蘭花被片9-12枚,純白色,花瓣細長如勺,花徑3-4厘米,香氣清雅濃郁,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其中6-7月為盛花期,溫暖地區(如華南)甚至可斷續開放至11月。其花朵潔白芳香,常與梔子花、茉莉并稱“初夏三白”,花香清潤且持久,是夏季標志性的嗅覺記憶。
白蘭花,別稱緬桂花、白蘭等
白蘭花的花語主要包括:
一是純潔無瑕的愛:白蘭花純白如雪,瓣片纖塵不染,被視為“無暇情感的具象化表達”。其香氣清雅而不媚俗,寓意愛情中的忠貞與純粹。常用于婚禮捧花、頭飾(如南方傳統婚俗中的“白蘭新娘冠”),或贈予戀人表達“此心皎潔如月”的承諾。
二是高貴與尊嚴:因白蘭花樹形挺拔(可高達20米),花姿端莊,清代《嶺南群芳譜》稱其“立身正直,香魂傲世”,常被文人喻為君子氣節。適合贈予師長、前輩,表達對其人格修養的敬重,或用于表彰儀式花藝設計。
白蘭花的寓意因不同文化有所不同,主要包括:
一是在閩粵地區,寓意著母子情深:在福建、廣東民俗中,白蘭盛花期(5-6月)恰逢母親節,民間有“戴白蘭,念親恩”的習俗。子女將白蘭花串成手環贈與母親,寓意“芬芳恒久如母愛”。
二是在佛教文化中,寓意著靈魂凈化:東南亞佛寺常種植白蘭,其香氣被認為能滌蕩雜念。信徒供花于佛前,象征“以純白之心近佛法”。
三是,在現代文化中,寓意著友誼長存:因白蘭花期綿長(4-9月),贈友人盆栽寓意“情誼不隨時光褪色”,尤其適合畢業季或老友重逢時相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