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422字
閱讀完約4分鐘
■ 桂浩明
2017年開板的科創板,最近迎來一項重大改革,就是在原有的板塊中設立成長層,目前尚沒有盈利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將統一納入其中,在標識上與其他股票有顯著不同。
多年前,管理層在新三板中實行了分層改革,先后設置了基礎層、創新層及精選層(現在北交所中的第一批股票,就是從精選層中平移過來的),而在滬深交易所中作出分層安排,科創板的成長層是第一個。
當年推出科創板時,在上市條件上有一個突破,就是允許暫時還沒有盈利的公司上市,為此還專門制定了上市的第六套標準。這是根據科創板的特點而作出的特殊安排。
科創板的任務是支持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而這類企業因為通常處于成長期,有的實現了盈利,也有的則還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甚至還有的尚沒有一定規模的主營收入。
以往,基于維護市場穩定、控制投資風險的考慮,規定了虧損企業不能上市。應該說這對傳統行業的成熟企業來說,是合理的要求,但是對創業型的科技型企業來說,就不是一個好的制度。雖然不能說這類企業上市后都一定能夠取得很大的發展,其中難免會有失敗的。但如果一刀切地不允許其上市,那么恐怕其中的大多數都可能在發展的道路上夭折。
對于科創企業的投資本身就是高風險行為,資本市場也應該通過分擔相應的風險來實現風險投資的收益。事實上,這些年來,凡高科技發展比較快的國家和地區,往往同時也是風險投資比較發達、有較為成熟的風險投資市場。因此,為了加快我國創新型科技企業的發展,就有必要修改原有的制度安排,為尚處于虧損狀態的科技企業上市提供必要的通道,而科創板的推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幾年來,已經有幾十家科創企業在虧損狀態下登陸科創板,成功的上市與融資,成為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像中芯國際等多家公司就先后實現了扭虧為盈,在取得技術進步的同時,也為投資者創造了收益。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雖然幾經努力,但還是處在虧損的泥潭中,對市場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前段時期市場較為低迷時,人們在虧損股上市問題上也出現了某些認識分歧。怎樣興利除弊,管控好風險,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
顯然,簡單地限制虧損企業上市不是好的選擇,借鑒新三板的經驗建立成長層,通過分層管理,在接納其上市的同時明確提示其風險,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徑。
與新三板不同的是,科創板中的成長層與其他股票在交易規則上并沒有區別,但投資者在交易新注冊成長層公司前,需要簽署專門的風險揭示書。此外,交易所強化了成長層公司的風險披露,要求在定期財務報告、臨時公告等文件中揭示未盈利風險、技術研發風險等。
科創板是A股市場上率先進行注冊制改革的板塊,而注冊制改革的核心就是信息的充分披露,把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完全交給市場來完成。虧損企業由于其在經營上處于特殊階段,就有必要進一步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并且通過分層的方式讓投資者更加方便地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強化風險投資的意識,從而避免盲目投資。
對上市公司股票進行分層,這是各國資本市場的通常做法。在上交所科創板中設立成長層,這是根據科創板的特點,同時結合市場運行實際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就是通過強化信息披露,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基于市場承受能力以及投資者的接受程度,安排相應的未盈利公司上市,以資本的力量助推其發展,也為科創板打開了更大的運行空間。
可以預期,今后未盈利科創企業的上市數量會有所增加,科創板的功能將會得到進一步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以及科技金融的工作將再上一個臺階。
編輯|袁鋼
責編|龍笑
校檢|袁鋼
審核|苗曦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注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聯系金妹兒:028-8696849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