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關于北京“1+3” 培養實驗項目的熱度再度飆升。
主要是因為,今年“1+3”的變化著實不小。相比去年,今年參與學校的數量增加約30%,培養計劃人數增幅接近50%,“1+3”的含金量正在不斷提升。
各區區級實驗學校培養公告發布在即,那么家長該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報考學校?擇校最重要的考量是什么?
業內專家表示,家長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平時的成績、排名情況、興趣特長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學校的課程特色和育人模式,具體包括課程設置是否注重銜接與貫通、師資力量是否雄厚且經驗豐富,以及是否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實踐機會等。
作為一所十二年建制,同時也是經開區首批參與“1+3”培養實驗的學校,北京市建華實驗亦莊學校(以下簡稱“經開區建華”)的“貫通”基因可以說是相當濃厚了。
課程上,學校注重橫向課程整體視域下的全學科育人,以及縱向貫通培養視角下的多學段甚至全學段一體化設計。
師資上,多位擁有多年高考經驗的功勛教師加盟,大學教授+企業工程師組成的“雙師”陣容實力護航。
課外實踐上,清華、中國科學院大學、北航等高校,金風科技、京東、京東方、阿斯利康、施耐德等高精尖企業都是學生的“第二課堂”。
在北京市新一輪“1+3”培養實驗階段性診斷評估結果中,經開區建華還榮獲“優秀”評級。
打破學段、學科壁壘!
“貫通樣本”下的全新探索
前不久,經開區建華首屆“1+3”培養實驗項目周年展示活動舉辦。
整場活動的情感高潮,當屬張妙萱、王諾妍、趙妍睿三位同學制作的“時光長廊”紀錄片了。
這部耗時兩周完成的作品,記錄著經開區建華“1+3”貫通項目一年來的點點滴滴。
數學培優課上的思維碰撞、英語戲劇節的角色排練、理化實驗中的數據采集、清華大學課堂上的專注、社區志愿服務時的溫暖笑容,探訪高端科技企業及科技展館、對話科研工作者的認真……
一幀幀畫面定格的不僅是學生的成長瞬間,也是經開區建華“1+3”貫通項目育人成果的生動展現。
學校充分利用十二年建制優勢,穩步探索小、初、高十二年創新人才貫通培養課程體系。學校先后在科學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跨學科學習、STEM課程開發、項目式學習等方面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貫通樣本”。
經開區建華的“1+3”培養實驗,正是依托學校強大的十二年貫通培養經驗,用“橫向全覆蓋、縱向分層級”的“思維思想”貫通課程體系,巧妙打破了初高中教育的“楚河漢界”,為學生們鋪就了一條從初三到高中的連續、穩定、充滿可能的成長路徑。
橫向七大領域包括 :價值引領、人文奠基、科技成長、體魄強健、藝術創造、國際視野、美好生活。
在“科技成長”領域里,同學們可以玩轉理化生貫通實驗、智慧交通項目化學習;在“人文奠基”領域里,跟著哈利·波特中英文閱讀、經典名著戲劇創作穿越古今中外……
縱向三個層級包括:全面基礎層,如數學培優、理化生基礎實驗等,扎實學科核心;興趣拓展層,帶領學生參加跨學科項目;特長培育層,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大學科研項目,為學生的“閃光點”量身定制。
培養目標也是非常清晰,主打就是“一步一個臺階”,打破學段、學科、校企壁壘,幫助學生實現從“知識灌輸”到“能力培養”的蛻變。
第一年“走進課程”,強調基礎強化、初高銜接,以初高銜接課程為基礎,側重物理、化學興趣實驗,加強閱讀、實踐培養。
第二年“走進專業”,注重興趣體驗、方向選擇,確定高考科目選擇后,帶領學生走進企業,近距離了解行業發展前景,為大學報考專業奠定基礎。
第三年“走進大學”,意在發掘潛力、提升能力,落實全面選課走班,強化科學探究,深入高中學科學習,開設大學先修課程,帶領學生走進大學校園,參加大中聯合科創項目。
第四年“走進目標”,力求融會貫通、全面沖刺,幫助學生按照學業目標制定沖刺計劃,強化一對一指導,幫助學生培優補弱,最終實現高考目標,完成中學到大學的順利過渡。
硬核師資亮相!
首屆高三“功勛天團”教師來助陣
據介紹,經開區建華中學部師資隊伍中,碩博+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占比達到了100%,畢業于清華、北大、中科院、北師大等知名院校,90%以上有海淀任教或協同教研經驗,且有著多輪中高考經驗。
目前,經開區建華中學部已形成一批師德高尚、專業度高、業務精湛、思維開闊、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實踐-研究型”教師隊伍。
據了解,今年經開區建華“1+3”師資團隊陣容也是相當“硬核”,其中既有首屆的高三“功勛天團”教師,曾帶領首屆畢業生取得驕人升學成果(相關閱讀:),也有深耕教學數十年、深入研究初高銜接的王牌老師。
其中,首屆高三“功勛天團”核心成員周思雅老師將擔任今年“1+3”班的班主任。周老師2014-2022年一直在海淀區從事一線物理教學,有七輪高三帶班經驗,非常熟悉北京高考。憑借著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以及對物理知識的獨到見解,深受學生喜愛。
自2022年來到經開區建華以來,周老師就從事班主任工作,她的責任心換來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在周老師看來,班主任“立規矩、多表揚、勤溝通”是管理學生的關鍵,同時還要和家長統一戰線,共同幫助學生成長。2024年周老師獲得經開區“優秀班主任”稱號。
此外,在項目實施上,經開區建華充分考慮初高中課程有機銜接,大學教授、企業工程師組成的“雙師”陣容,為學生提供精細化的培養服務,從科普講座到科研指導,全程陪伴,全力為“1+3”項目班學生護航。
校企高校聯動,
打通創新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
在清華大學,物理教授現場講解如何使用卡尺測量度;趣味折紙,實踐中學習數學;縮畫創意設計,激發創意思維…… 在京東玩轉“空中農場”,從初三的植物栽培到高中的實地研學,感受科技與農業的碰撞; 在京東方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電路小模型制作,體驗科技創造的過程; 在北方華創微電子工藝工程師博士后的講座中,了解芯片生產的全過程; ……
經開區建華“1+3”培養實驗與高校和企業深度聯動,致力于打通創新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
學校先后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就課程建設、人才培養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與高校的緊密聯系,為學生提供走進大學、參與高校科研項目的機會,激發對未來學術研究的興趣,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學習路徑。
地處北京高精尖產業腹地的經開區建華,還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把周圍的企業變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
學校帶領“1+3”班的學生走進金風科技、京東、京東方、阿斯利康、施耐德、北汽極狐、可口可樂、小米汽車、小馬智行、新石器無人車等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深度的職業考察與體驗活動,激發學生以多元視角了解未來行業發展。
想了解更多經開區建華“1+3”新玩法
可以電話咨詢:010-52212275
編輯 | 京教君
素材來源 | 北京市建華實驗亦莊學校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