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上墻、牙膏當寵物!小紅書這個“沒用的興趣展”,治愈了10萬年輕人。
7月4日至13日,小紅書首個《太好了!是沒用的興趣展》在上海淮海中路755號亮相,展覽設置了6大展區,陳列了超30種來自社區的“小興趣”,展出50多件用戶創作的珍(奇)貴(怪)作品。
在“萬物皆可養”展區,掉落在洗手池的“牙膏寶寶”需要常常澆水保持水靈;而“芒狗”則是把吃完的芒果核精心打理成類似小狗模樣的小寵物。
“囤門永存”展區則展示了人類的收集癖,各種型號的充電頭、平整的包裝紙、千奇百怪的果實種子,甚至是從路邊撿來的光滑棍子。
“萬物皆可盤”展區更是腦洞大開。從傳統的手串拓展到玉米、吃剩的骨頭、鼠標、肥皂、堿水面包球等,呈現“萬物皆可盤”的奇觀。
在“我谷豐登”展區,“痛文化”正在流行。所謂“痛包”,就是把動漫角色的周邊徽章通過別針固定在透明背包上,成為“隨身攜帶的精神櫥窗”。
最震撼的莫過于“痛學士帽”,畢業生們把四年的熱愛、回憶全“焊”在帽檐和衣服上,讓原本統一的黑色系,變成獨屬于自己的畢業宣言。
在“暗中觀察”展區,觀眾會發現自己并不孤單,生活隨處可見散落在街角的斑駁墻皮、歪扭的路牌,在觀察者心中是會“說話”的臉,每一片云也都是天空隨手畫的藝術品。
“手搓萬物”展區則展現了年輕人的創造力,有用戶自創文字符號系統,成為“當代倉頡”;還有博主用鉤針復刻出四羊方尊、九龍鳳冠等千年文物,為冰冷的歷史文物披上溫暖外衣。
那些曾被視為 “無用” 的愛好,此刻在暮色中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或許我們都該像展區里的 “養牙膏” 的人那樣,在功利主義的洪流中,為自己保留一方 “不實用” 的花園。
畢竟,生命的豐盈,往往藏在那些 “沒用” 的瞬間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