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目睹企業界里許多令人困惑的場景:領導們在冗長會議上反復宣講服從、統一、紀律,部門間層層指令如密不透風的蛛網纏繞組織。然而,這宏大的企圖,卻總在實踐里顯出其脆弱的縫隙——人心在規則之外流動、效率在規則之中擱淺、創造力在強制中湮滅。管理者如同在濃霧中尋求穩固支點而徒然摸索,所謂“管人”的期望終究成了鏡花水影。真正卓越的管理藝術絕非強拉人低頭,而是精于“用事管人”——通過事牽引著眾人的腳步朝著光明的目標而去。
人是無法被簡單“管住”的復雜存在。人心像深海般深邃而不可輕易探測,欲望隨情境明暗涌動,意志雖堅定卻并非鐵板一塊。在《韓非子·解老》里所言的“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便已點明人情世故的管理之途,其本質正是洞察了人性的不可完全捉摸——人心若海水,難以被圍堵卻宜巧妙疏導流動的方向。制度只是浮于表面的框架,它雖能勉強將人定位于工位,對激活那份潛在的能動性卻收效甚微。強力掌控帶來的時常竟是陰奉陽違的虛偽,而非真正的協同合作。
因此,管理需要另覓蹊徑,以“事”作為支點撬動人心。恰如彼得·德魯克曾揭示過的,管理非“管人”之道,而實為“管事”之學。借由“事”引領人的腳步才是無形之手。
以事凝聚方向而管人。清晰而鼓舞人心的目標如同北極星,在混沌中牽引著腳步前行。它召喚人們自覺貢獻智慧,如河流自然歸向海洋一般順勢而動。字節跳動圍繞“用戶價值”展開目標設立、分解、激勵全體系設計,正是讓員工在“事”的框架內各展所長、水到渠成地形成強大的合力。目標在此成為了心靈自然的歸途。
以事熔煉行為而管人。成熟的過程機制與規則并非枷鎖,而是激發力量的熔爐與軌道。亞馬遜的“六頁紙會議”流程,將匯報規范清晰固定下來,這看似繁復的規則無形中淘汰了低效冗談,反而開辟了深度探討與創新的通道。良序的過程與規則,最終使人在行事中習得精準與優秀,猶如溪水順應河道奔向大海。
以事承載榮辱而管人。事,是識別價值貢獻的坐標,是承載榮辱與共的自然載體。當個人成就緊密關聯于事的得失之際,強烈的責任感便油然而生。華為的“項目責任制”將個體榮耀與項目成敗水乳交融在一起,個體與集體彼此成就,如同山勢相連而共同支撐天空。榮辱與共的使命感便因此扎根而凝聚生根。
當人從被管束的陰影中走出,全身心投入到價值流淌之事的洪流之中,管理便從一種強力約束走向了無聲的默契。在如此管理生態里,領導者如無聲雕塑者一般悄然布局、引導、提供資源支援;真正的組織目標則在每一位個體貢獻的涓涓細流中自然而然呈現豐沃的現實。
“管人”注定為一場徒勞的幻影追逐,而讓“事”成為航程中引航的燈塔,方是管理真正的深邃光芒所在。是用目標照亮前路而非緊握方向舵,用有序軌道替代強制牽引,讓每個人擔當的榮光真正在事上熠熠生輝。當我們不再徒勞地妄圖抓握如流水般的人心,真正將精力用于塑造那些承載責任的“事”與成就價值的舞臺時——管理才回歸其初衷,回歸為一種服務藝術:成就每一位奮斗者,也終究成就了事業本身的遼闊意義。
這境界中,領導者早已不必用權力去捆綁一切自由的思想,而是將管理者的權杖悄悄收回籠子,只在必要之時引導眾人沿著事業的路徑奔向遠方——因為人們自己已學會追隨那清晰可見、真正崇高的目標而不息奔跑。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編輯:學習經營管理(微信號:MBA160)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到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