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關系上演了一出“變臉大戲”——曾經高舉關稅大棒的特朗普政府,突然對華連開綠燈:批準芯片銷售、取消部分出口限制、公開贊賞中國合作。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本人也在多個場合對華表態軟化,甚至主動推動8月初的第三輪經貿談判。這場突如其來的“緩和”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考量?
中美第三輪談判的時間表已經逐漸清晰。據美國財長貝森特透露,雙方高官將在8月初舉行會談,地點可能選在第三國。這個時間點的選擇頗有深意——正好在中方8月重大會議之前,給雙方留下了充分的靈活空間。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談判正值中美關稅豁免90天期限(8月12日)即將到期之際,美方顯然希望趕在最后期限前達成某種共識。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的“善意”來得突然卻又不無準備。在芯片領域,美國商務部批準英偉達對華銷售H20芯片,雖然這只是次等高端芯片,但已經打破了此前的全面封鎖態勢。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本人一改此前對華咄咄逼人的態度,公開表示愿意與中方"非常友好地競爭"。這種表態與他在7月賓夕法尼亞州能源峰會上對中美AI競賽的緩和立場如出一轍。
在關稅問題上,美方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靈活性。貝森特公開安撫市場,稱無需過度擔憂8月12日的關稅截止日。這種提前放風的操作,實際上是在為可能的讓步做鋪墊。特朗普政府顯然意識到,繼續維持關稅戰將對美國企業造成更大傷害,特別是在稀土供應已經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
特朗普的“變臉”絕非偶然。數據顯示,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已經讓美國軍工產能受到明顯影響。盡管美國試圖通過第三國進口來彌補缺口,但效果有限。更讓特朗普焦慮的是,在AI領域,中國芯片企業正在快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此前對中國的嚴厲打壓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刺激了中國的技術自主創新。
特朗普(資料圖)
政治因素也是特朗普態度轉變的重要原因。隨著2024年大選臨近,特朗普需要政績來支撐其政治資本。對華貿易戰持續兩年多卻未能取得顯著成果,反而拖累美企利潤和市場信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談判達成階段性成果成為特朗普積累政治籌碼的捷徑。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還在為可能的訪華行程做準備。他公開表示可能率領數十位美企CEO訪華,并暗示可能在10月APEC峰會或東盟峰會期間實現訪華。這一系列動作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為改善對華關系做全方位準備。
然而,中方的態度依然保持清醒。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建議向主管部門了解具體情況。這種謹慎回應表明,中方不會因為美方的短期示好而改變既定立場。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的“善意”背后仍留有后手——批準的只是次等高端芯片,20%的芬太尼關稅也未取消。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已經制定了“B計劃”。他公開宣稱可能對100多個小國征收超過10%的關稅,試圖通過轉嫁矛盾來彌補對華貿易劣勢。這種“柿子專挑軟的捏”的做法,暴露了其霸權思維的本質。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善意攻勢”,中方采取了“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一方面保持談判窗口開放,另一方面堅持核心利益不動搖。商務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方正在依法審批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這意味著稀土這張王牌仍在手中。
中美第三輪談判即將到來,但這次談判的結果很可能只是階段性緩和。特朗普政府的根本戰略目標并未改變,其對中國的技術打壓和產業圍堵仍將持續。中方需要做的,就是在維護核心利益的同時,利用談判窗口爭取更多發展空間。
這場中美博弈的“持久戰”遠未結束。特朗普的“變臉”只是戰術調整,而非戰略轉向。中國既要抓住談判機遇爭取有利條件,也要做好應對各種變數的準備。畢竟,在國際關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