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帶有多慘,巴勒斯坦人經歷了什么樣的苦難?衛星照片也在記錄。
據《環球時報》7月19日的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于7月18日公布的衛星圖像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剖開了加沙地帶的慘烈現狀。
曾經居住著數萬人的城鎮與郊區已化為一片廢墟,成片的建筑消失在黃土與瓦礫中,只剩下輪廓模糊的地塊在衛星鏡頭下無聲悲鳴。
上面的兩張圖片都是衛星圖片,左邊是被轟炸之前的圖像,而右邊則是轟炸后的最新圖片,上面已經基本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曾經的城鎮已經只剩殘垣斷壁,看不到一點生機。
上圖是放大顯示的被轟炸或者爆破之后的建筑物的景象,可以發現原本聳立的建筑物基本都以匍匐在地。
從地面上看就更慘了,整個加沙地帶基本已成一片焦土。
幾乎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毀,人的感覺如同世界末日的景象。
然而之前這里卻居住著很多的人口,曾經是他們的居民區,是數十萬人生活的地方,如今已經是難覓人影。
這些圖像不僅記錄了一場人道主義災難,更暴露了以色列長期以來通過毀滅與驅逐實現領土擴張的深層野心。
一、衛星圖下的人間煉獄:加沙的毀滅與“無家可歸”的現實
衛星圖像冰冷地呈現著加沙的命運: maternity hospital(婦產醫院)、residential towers(居民樓)、wedding venue(婚禮場地)——這些承載著生命與生活的場所,如今都成了“被夷為平地”的標注。自2025年3月以色列退出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以來,數千棟建筑在定向爆破中化為塵土。
這種毀滅并非隨機。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閉門會議中直白地對議員表示,以軍正“摧毀越來越多的房屋”,目的就是讓巴勒斯坦人“無處可歸”,毫無疑問,這是赤裸裸的反人類罪行。
來自泰勒蘇丹的穆阿塔茲·優素福·艾哈邁德·阿卜西的遭遇正是縮影:“戰爭爆發前一年剛搬進新家,如今家沒了,我失去了一切。”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毀滅被包裝成“計劃”。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在7月提出,要在拉法廢墟上建立“人道主義城市”,計劃容納60萬巴勒斯坦人。但這一計劃被國際社會痛批,以色列前總理埃奧爾默特直言,這會被“解讀為類似于集中營”。
而以色列前總理的判斷,恰恰戳破了“人道主義”的偽裝——本質上,這是通過毀滅家園實現強制遷移的殖民邏輯。
二、從歷史到當下:擴張野心與焦土政策的延續
加沙的廢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以色列數十年擴張策略的延續。自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通過五次中東戰爭不斷擴大領土: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后占領加沙地帶、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和東耶路撒冷;盡管1982年撤出西奈,但對戈蘭高地的實際控制持續至今,并在2019年由美國承認其主權,實質完成吞并。
在巴勒斯坦領土上,以色列的“焦土政策”從未停歇。通過建立猶太人定居點、拆除巴勒斯坦人房屋、修建隔離墻,逐步蠶食西岸土地;在加沙,自2007年哈馬斯執政后,以色列實施長期封鎖,而2025年的大規模爆破,不過是將“驅逐-占領”模式推向極致。
正如分析人士所言,以色列試圖通過摧毀建筑建立“緩沖區”——這本質上是“以空間換安全”的擴張邏輯,用巴勒斯坦人的無家可歸,換取以色列的領土擴張。
三、周邊的硝煙:對黎巴嫩與敘利亞的擴張野心顯露
當加沙腹地被夷為平地時,以色列的擴張野心已越過巴勒斯坦邊界,向黎巴嫩和敘利亞蔓延。
在黎巴嫩南部,以色列以“打擊真主黨軍事目標”為由,頻繁對邊境地區發動空襲,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和基礎設施被毀。2025年以來,以軍空襲范圍從邊境向黎巴嫩內陸延伸,甚至波及貝魯特郊區,借口仍是“清除軍事威脅”——這與在加沙“哈馬斯藏軍事資產于平民區”的話術如出一轍。
事實上,黎巴嫩南部的戰略位置對以色列至關重要,控制該區域可建立北部“安全緩沖區”,甚至可能逐步蠶食黎巴嫩領土。
在敘利亞,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更為頻繁。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以軍以“打擊伊朗軍事存在”為由,累計發動數百次空襲,目標涵蓋大馬士革周邊、霍姆斯等地。2025年上半年,以軍空襲次數同比增加30%,并開始打擊敘利亞的基礎設施,如橋梁、電力站——這與在加沙摧毀基礎設施的模式高度相似。
有分析認為,以色列試圖通過削弱敘利亞政府對戈蘭高地周邊的控制,鞏固對戈蘭高地的實際占領,甚至可能進一步向南擴張,控制敘利亞南部戰略要地。
四、以色列的下一步:在爭議與對抗中推進擴張議程
從當前行動看,以色列的短期目標已清晰可見:在加沙建立縱深“緩沖區”,將剩余巴勒斯坦人驅趕到所謂“人道主義城市”進行集中管控,實質完成對加沙核心區域的吞并;在西岸加速定居點建設,逐步實現“事實吞并”。
中長期來看,面對國際社會的譴責,以色列可能會調整策略:一方面繼續以“反恐”為借口,為擴張行動披上“合法外衣”;另一方面通過強化與美國的盟友關系,對沖國際壓力——畢竟,美國長期對以色列的軍事與政治支持,是其敢于突破國際法的重要底氣。
但這種擴張必然加劇地區動蕩。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政府及伊朗的反制可能升級,形成“以軍擴張—周邊反擊—以軍進一步升級行動”的惡性循環。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只會催生更強烈的反抗,使中東和平進程徹底淪為空談。
加沙變成廢墟,是當代人類一大災難的見證,更是一個國家通過毀滅與驅逐實現擴張的直白記錄。當“無家可歸”成為政策目標,當“人道主義城市”被解讀為“集中營”,加沙的今天,或許正預示著整個中東的明天——一場由擴張野心點燃的、看不到盡頭的對抗。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7月19日報道《衛星圖曝光,“整個城鎮被夷為平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