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7月14日上午,第18屆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ICHG)在復旦大學開幕。本屆大會由復旦大學與中國地理學會聯合主辦,以“歷史地理學:多樣性與可持續性”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500余位專家學者及師生代表參會。本屆大會恰逢國際歷史地理大會五十周年,是首次通過公開申辦的方式選定主辦單位,也是首次在中國舉辦。
會上,“環境演變與中華文明形成數據平臺”啟動試運行。這是國內首個聚焦環境變遷與中華文明演進關系的綜合性數字展示平臺,依托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項目和復旦大學一流學科培優行動支持專項成果,整合多學科數字資源,構建“引用文獻”“成果圖件”“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專題數據庫”五大特色功能板塊,向社會大眾開放。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國際歷史地理學家聯合會前主席、英國學術院院士、倫敦大學皇家霍洛維學院歷史地理學教授菲利克斯·德萊弗(Felix Driver),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陳發虎,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終身院士阿蘭·貝克(Alan Baker)在開幕式上致辭。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哈佛大學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做大會主旨報告。兩位學者曾在本世紀初共同主持“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是國際歷史地理學界標志性工程,從2002年至2016年間已更新6版,至今仍是數字人文研究的基石項目。
據介紹,未來五天(7月14日-7月18日),中外學者將在“突出歷史地理學在理解過去的人類-環境互動中的價值”“認知全球各處的多元地理學傳統”“促進歷史地理學領域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研究”三個主題下開展115場討論。
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起源于1975年,系國際歷史地理學界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全球盛會。該活動最早是由英國和加拿大兩國歷史地理學者舉行的雙邊國際交流活動——英-加歷史地理學研討會,1979年拓展為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五國學者參加的多邊國際學術會議。1986年起,該會議正式以“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命名。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視頻來源:教視新聞
選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組
編輯:宋柄燃
微信掃碼加入
中國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掃碼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