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2025年7月,第18屆國際歷史地理學家大會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為期五天。7月16日,會議進入第三天,一場別開生面的“守護文脈,鏈接現代”金山田野考察活動拉開帷幕。奔赴金山各歷史遺跡展館,共同踏上探索上海這座“古老縣城”歷史蹤跡的奇妙之旅。他們先后走進漕涇鎮、山陽鎮、張堰鎮,在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土地上,探尋歲月留下的珍貴印記。
在考察漕涇鎮沙積村岡身遺址時,學者們跟隨區博物館館長余思彥的指引,親手觸摸了裸露在外的貝殼砂層,感受著上海最古老海岸線的獨特故事。
來到金山區岡身遺址展示館,學者們看到了千年岡身的移珠沙積,更是親眼見證了6400年前的漕涇鎮岡身標本。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紅帥告訴記者:“岡身遺址確實加深了我們對上海成陸歷史的理解,這些遺存反映了上海地區“滄海變桑田”的(地質)變化,也奠定了上海自古至今發展的空間基礎,這次考察對我們意義很大。”
當學者們行至山陽鎮金山嘴漁村,相隔一河的距離,眺望上海海拔最高點金山三島。
離開金山嘴漁村,學者們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戚家墩古文化遺址。學者們望著戚家墩古文化遺址的碑文,感受著上海最古文化—戚家墩文化厚重的歷史。
“1935年發現的戚家墩古文化遺址作為上海地區首個被發現的古文化遺址,開啟了上海發展的歷史篇章。今年正是上海考古工作90周年,選擇這個點位十分有意義。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上海第一個命名的考古學文化遺址的發現歷程及其當代研究價值。”區博物館館長余思彥介紹說道。
隨即,學者們驅車前往金山博物館史跡廳,在這里學者們全方位地了解了金山考古學文化與城市發展。親身體驗金山非遺“扎染”,感受古老技藝的傳承。
漫步在張堰鎮百家村的小路上,工作人員講述了張堰鎮鄉村振興的建設情況,從產業興旺的蓬勃景象,到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再到鄉風文明的淳樸氛圍,都讓學者們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壯麗圖景。
參觀聞萬泰醬園,學者們在這里了解到金山張堰鎮萬泰醬園醬菜的制作過程及源遠的文化內涵。
最后,學者們在張堰鎮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張堰歷史人文風情館進行參觀,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特色產品,將張堰鎮的歷史變遷、人文風情一一展現在學者們眼前。金山區張堰鎮羅志成鎮長表示:“張堰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底蘊悠長。除萬泰醬園外,白蕉藝術館、上海南社紀念館等亦展現其人文風采。歷史地理學家們對張堰的歷史、人文和非遺都給予了較高評價,后續也歡迎廣大市民游客朋友跟隨我們專家的推薦來參觀游玩”。
“今天我度過了美好的一天,我們游覽了金山,我們去了金山博物館和岡身遺址展示館、戚家墩古文化遺址等陳列展示館,我了解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堰鎮萬泰醬園的醬菜是如何制作的,還看到了制作傳統醬菜的陶罐,我非常喜歡。”來自英國赫爾大學的研究生娜塔莉·霍洛韋(Nathalie Holloway)說道。
兩位來自日本的研究生表示:“今天游覽的金山博物館、岡身遺址展示館、戚家墩古文化遺址我們都很喜歡,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非常有趣”。
來源:新聞晨報
選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組
編輯:宋柄燃
微信掃碼加入
中國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掃碼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