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5日站在匹茲堡能源與創新峰會的聚光燈下,面對谷歌、亞馬遜、黑石集團等科技能源巨頭的高管們,語氣罕見地出現了微妙變化。他一面宣稱美國在AI領域“遠遠領先于中國”,一面強調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競爭——這與他在關稅戰初期咄咄逼人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政治風向的轉變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特朗普的軟化背后,是現實經濟壓力下的理性妥協。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彭博電視臺的采訪中傳遞出更明確的信號。她明確表示,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中美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具有靈活性”,市場無需為此焦慮。更重要的是,他親口證實“中美談判態勢非常良好”,兩國高官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舉行第三輪會談,時間可能在8月初,地點則考慮安排在第三國。談判時間窗口的選擇更顯示出美方的遷就——美方主動提出可避開中方8月的重要高層會議,會晤安排在中方會議前后均可協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美方此番“低姿態”背后,是對經濟現實的清醒認知。貝森特在采訪中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美國政府已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出口H20人工智能芯片。她直言不諱地承認,這類許可的批準“是特朗普政府與中方談判的一部分內容”。芯片管制的局部松動,如同打開了高壓鍋的泄壓閥,成為美方向中方遞出的實質性籌碼。當“我們有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也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成為貝森特的口頭禪時,籌碼的天平已在悄然傾斜。
這種讓步并非突發善心。特朗普在賓州峰會上高調宣布了企業投資動向——黑石集團將投入250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與能源設施,谷歌追加250億美元數據中心投資及30億美元水電站升級款,初創公司CoreWeave也豪擲60億美元新建數據中心。這些總計超過59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被特朗普政府包裝成“贏得對華AI競賽”的彈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更在小組討論中疾呼:“AI革命即將到來,特朗普政府不會讓我們輸!”產業界的真金白銀與政府的戰略焦慮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推動談判的經濟動力。
特朗普(資料圖)
有趣的是,特朗普一面在談判桌上放軟身段,另一面卻在全球貿易戰場開辟“第二戰線”。他近期放風稱,可能對“所有較小的國家”征收統一關稅,至少針對100個國家輸美商品加征超10%的關稅。這種“啃不動硬骨頭就捏軟柿子”的策略,赤裸裸地暴露出其貿易政策的功利主義本質——既然在中國市場碰了壁,便轉向小國“找補”貿易利益。這種欺軟怕硬的操作路線,恰好印證了巴西總統盧拉的判斷:特朗普只尊重展現堅定立場的談判對手。
中美博弈的本質是實力話語權的交鋒。 當貝森特安撫市場“不要擔心8月12日”時,當特朗普用“非常友好”修飾對華競爭時,這些看似矛盾的表態已暴露美方底牌——他們需要這份協議。中方以戰略定力應對美方反復,用自主創新化解芯片封鎖,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姿態,迫使美方回到務實談判的軌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中美即將到來的第三輪談判,表面是關稅休戰期限的協調,實則是兩個大國在科技主導權、貿易規則制定權上的深層博弈。美方從極限施壓到主動釋放善意,從芯片封鎖到局部放行,每一步調整都寫滿現實的重量。在談判桌的光影交錯間,世界正見證一個全新的經濟秩序在攻守轉換中艱難孕育——這場對話不僅關乎關稅數字的增減,更將決定未來十年全球產業競爭的基本規則。當大國博弈進入深水區,每一次握手背后都是無聲的角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