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顯示面板產業正經歷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隨著AMOLED在智能手機領域滲透率突破63%,手機面板市場逐漸進入成熟期,增長動能正在轉換賽道。
今年7月,維信諾、天馬微電子、TCL華星等主要面板廠商相繼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數據背后透露出一個清晰信號:工業顯示與車載顯示正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
與此同時,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突然宣布將在2032年前投資4840億韓元發展Micro LED、QD LED等無機發光二極管技術,試圖在下一代顯示技術領域建立壁壘。
一場圍繞車載顯示和新興技術的產業競賽已經全面打響。
業績分化:京東方穩坐龍頭、天馬領跑增長,維信諾承壓
7月中旬,面板廠商的上半年業績相繼出爐,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維信諾在技術突圍中承受著財務陣痛,預計上半年凈虧損10億元至11.76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0.85億元至12.61億元。
雖說虧損,但細看其營收表現卻傳遞出積極信號,其40億元至42億元的營收規模,同比增長1.70%至6.78%,產品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圖源:維信諾官網
這份矛盾的成績單背后,是消費電子復蘇下AMOLED市場滲透率的持續提升,以及公司供應鏈本土化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維信諾在Micro 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的布局,配合其主導的11項國家標準和9項行業標準,正積蓄著翻盤的勢能。
天馬微電子則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從其發布的半年業績預告看,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0億元至2.20億元,同比增長超138%,成功扭虧為盈。這份亮眼業績的核心引擎,是天馬微電子堅定推進的戰略轉型成果。
天馬微電子在車載顯示和專業顯示業務(涵蓋工控、醫療、智能家居、人機交互等)營收占比歷史性突破50%,同比增長超過25%,徹底改變了依賴消費電子的舊格局。
圖源:天馬
同時武漢G6柔性AMOLED產線持續釋放產能并改善盈利能力,而其在醫療顯示和高端工控人機界面等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成為支撐天馬“2+1+N”戰略落地的堅實支柱。
京東方雖未詳盡披露半年數據,但其龍頭地位在戰略動作與技術突破中展露無遺。董事長陳炎順在投資者日活動中自信宣示“中國大陸顯示企業已占據全球LCD產業領先位置”,而旗下核心平臺京東方精電更以去年突破百億的營收,牢牢占據全球車載顯示出貨量及面積第一的寶座。
從廠商競爭格局來看,京東方與天馬微電子穩居車載顯示行業TOP 2。2024年京東方出貨量達4090萬片,市占率17.6%,同比增長16%;天馬出貨量3690萬片,市占率15.9%,兩者僅有1.7%的差距。
產能版圖上,京東方總投資50億元的成都車載顯示基地一期已量產、二期加速建設;同時,總投資290億元的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在成都正式量產,月產能5萬片玻璃基板。
TCL華星在顯示技術領域持續發力,覆蓋OLED、Mini LED、Micro LED和電子紙等多個前沿方向,同時加速了在車載、VR/AR等新興市場的布局。此外,TCL華星還重點押注印刷OLED技術,以低成本、高柔性優勢搶占先機。
賽道轉換:消電增長放緩,工業與車載顯示迎來爆發期
廠商的戰略調整,清晰地映射出行業的賽道轉換。在手機面板增長放緩之際,工業顯示與車載顯示異軍突起,成為驅動行業發展的新引擎,而圍繞下一代技術的全球競爭也驟然升溫。
根據群智咨詢的最新預測數據,2025年全球車載顯示面板出貨數量將維持5.4%高速增長,達到2.5億片。
在車載顯示領域,中國廠商已走在創新前沿。京東方在SID 2025展示的全OLED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包括55英寸透明天窗OLED屏、45°視角亮度衰減小于3%的防反儀表屏、以及集成大面積超聲波指紋識別的方向盤屏幕,這些創新徹底重塑人車交互邊界。
圖源:京東方
TCL華星則聚焦顯示性能突破,其14.3英寸Micro LED PHUD顯示屏融合Micro LED與LTPS技術優勢,實現擋風玻璃顯示區域無需涂黑處理,顯著提升駕駛視野。
天馬微電子更是將車載顯示作為和手機顯示并重的核心業務,目前已服務全球超千款車型,基本實現中系、歐系、美系、日韓系等國際主流車企全覆蓋,全球汽車品牌覆蓋達到95%,在車規顯示、車載儀表顯示、車載抬頭顯示領域均取得全球領先地位。
而在工業顯示領域,智能家居與辦公應用成為主要驅動力。
天馬微電子的非消費類顯示業務快速增長,覆蓋工控、醫療、智能家居、人機交互等多個細分領域;TCL華星則推出的全球首款類自然光譜輕薄平板顯示,采用類自然光顯示技術,使全光譜成分比例貼近太陽光,結合Eye-Care display護眼技術,大大提高了便攜辦公舒適度。
圖源:天馬
面對產業變局,四大面板巨頭的戰略抉擇開始分化,展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
京東方構建“顯示技術+物聯網應用”生態。意在讓每一塊屏都“自帶大腦”,京東方提出“屏之物聯”戰略,不再將顯示單獨看作一個視覺輸出終端,而是作為物聯網時代的信息節點、控制中心和數據接口,賦能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
TCL華星推進“面板+新能源”雙輪驅動。華星在SID 2025上重點展示的印刷OLED技術,是目前顯示行業中首個由中國企業引領全球進入商用階段的技術。公司已構建覆蓋手機、平板、筆電、顯示器、電視的全場景印刷OLED產品矩陣。
在能源領域,華星推出全球最低功耗LTPO筆電顯示,實現“靜態零功耗,動態超流暢”的極致體驗,使整機續航時長躍升至24小時。
天馬微電子深化“2+1+N”戰略布局。公司專注于中小尺寸顯示領域,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顯示為核心業務,車載顯示為轉型關鍵業務,同時向工業品、醫療、航空航海等多元化市場拓展。
這一戰略成效顯著,2025年上半年非消費類顯示業務營收占比超50%,成為公司盈利支柱。
維信諾聚焦“OLED+Micro LED”技術突圍。盡管面臨業績壓力,維信諾仍在OLED和Micro LED雙技術路線持續投入。
在OLED領域,維信諾的ViP技術量產工藝已于2023年全線跑通;在Micro LED方向,公司正積極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
天馬在專業顯示領域的差異化優勢、TCL華星印刷OLED技術的全場景落地、京東方屏之物聯重構萬物鏈接方式,以及維信諾在OLED和Micro LED上的技術突破,四大面板廠商的戰略路徑已經清晰。
技術迭代加速,全球巨頭爭奪下一代顯示話語權
隨著技術競賽愈演愈烈。韓國已感受到來自中國面板廠商的壓力。
7月15日成為韓國焦慮的集中爆發點:一方面,韓國媒體ETNEWS報道,三星Display針對京東方的商業秘密訴訟在美國勝訴,京東方的OLED產品將面臨禁售;另一方面,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同日宣布,將在2032年前豪擲4840億韓元(約25.1億元人民幣),押注Micro LED、QD LED等無機發光二極管技術。
韓國政府毫不諱言其在Micro LED、量子點、nano LED等iLED領域的落后現狀,坦承LED外延、芯片及核心材料高度依賴進口。此輪投資意圖明確,就是為了打造本土化產業生態鏈,為韓國顯示產業尋找新增長引擎。
這兩起同步事件,暴露了韓國在全球顯示產業競賽進入深水區后的焦慮。
中國面板企業正加速完成從“技術追隨者”到“規則定義者”的驚險一躍 ,其創新成果開始深刻影響全球顯示產業的競爭格局與技術路線選擇。這種系統性的突破能力,疊加產能優勢和車載顯示的快速崛起,無疑對長期占據顯示技術制高點的韓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實質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將Micro LED視為“顛覆OLED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因采用無機材料,在壽命、亮度、畫質、能效等方面表現更好,避開了OLED屏幕長期使用后可能出現的“燒屏”問題。
圖源:JBD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Micro LED領域的技術創新上已取得先發優勢。比如TCL華星已展示全球最小的0.05英寸硅基Micro LED顯示,憑借每英寸像素數5080的超高分辨率和最高亮度超過400萬nits,成為可穿戴設備和微型投影儀的理想解決方案。
京東方則在透明Micro LED顯示上取得突破,具備pitch 0.2高PPI顯示和5000nits高亮度,適配戶外等高亮環境,配合懸浮觸控、圖像識別與AI分析技術,實現多場景下的智能展示交互。
這些來自國產顯示面板的技術標桿,不僅標志著中國在下一代顯示技術關鍵節點上的領先身位,更直指車載顯示、透明顯示、可穿戴設備等未來高增長、高附加值應用場景的核心需求。
回望中國顯示面板的崛起之路,從“白手起家”的引進消化,到勇闖“無人區”的技術攻堅,再到如今在新賽道與新技術上引領風潮,這是一部破壁圖強的產業史詩。
誠然,政策托舉、資本助力、市場滋養固然重要,但核心密碼是三個關鍵內核:決絕突破封鎖、韌性渡過寒冬、偏執堅持長期投入。手握這三重密碼的中國顯示產業,正蓄勢待發,在全球面板新格局的塑造中扮演日益關鍵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