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泰山,凌晨四點。
天,還是墨藍色的,只有東邊,泛起了一絲微弱的魚肚白。
岱頂上,已經聚集了不少準備看日出的游客,他們裹著租來的軍大衣,在山頂的寒風中,瑟瑟發抖,卻又滿懷期待。
“哎,你們看,那底下……是不是有個人啊?”一個眼尖的大學生,指著南天門下方的一處懸崖,驚呼道。
“哪兒呢?哪兒呢?”
“就那塊‘一線天’旁邊的‘舍身崖’底下!好像……好像不止一個!”
隨著幾道手電筒的光柱照過去,人群中,爆發出了一陣壓抑不住的驚呼和尖叫。
懸崖下方,幾十米深的亂石堆里,赫然,躺著兩個人影。一動不動,姿勢扭曲,在微弱的光線下,顯得異常詭異。
半個小時后,泰山景區派出所的電話,快被打爆了。
市刑警隊的隊長李江,接到電話的時候,正叼著一根沒點的煙,熬了一夜,研究著一宗盜竊案的卷宗。
“什么?墜崖?兩個人?”他把煙往桌上一扔,瞬間睡意全無,“一男一女?年齡多大?”
“一個看起來四十多快五十了,女的。還有一個……看起來很年輕,像個學生。”電話那頭的聲音,有些發顫。
“知道了。”李江抓起警服外套,一邊往身上套,一邊對著辦公室外喊:“小王!別睡了!出警!命案!”
當李江帶著徒弟小王,趕到“舍身崖”現場時,天已經蒙蒙亮了。
警戒線早已拉起,法醫和技術隊的同事,正在緊張地工作。
李江站在懸崖邊,往下看了一眼,眉頭,立刻就擰成了一個疙瘩。
那是一幅慘烈的景象。
女死者,穿著一身灰色的運動服,半邊身子,都浸在了血泊里。
男死者,要年輕得多,穿著一身干凈的校服,他離女死者不遠,身體以一個極其不自然的姿-勢,蜷縮著。
“老趙,”李江對著正在勘驗現場的法醫老趙喊道,“初步看,什么情況?”
老趙抬起頭,摘下口罩,臉色凝重。
“老李,情況不太樂觀啊。”他說,“兩個都是高墜傷,顱骨、胸骨、四肢,多處粉碎性骨折。初步判斷,死亡時間在凌晨兩點到三點之間。現場沒有明顯的搏斗痕跡,女死者口袋里有一些零錢和一把鑰匙,男死者身上,除了一包紙巾,什么都沒有。”
“是意外?自殺?還是……他殺?”小王在一旁,緊張地問。
“不好說。”老趙搖了搖頭,“舍身崖這個地方,你也知道,不太平。以前,也出過不少想不開,或者失足掉下去的事。但是……兩個人,一男一女,年齡差距這么大,在凌晨這個時間點,一起掉下去……這里面的事,恐怕,不簡單啊。”
李江沒有說話。
他點上了那根叼了半宿的煙,深深地吸了一口。
01.
上午九點,市刑警隊,會議室。
屋子里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技術隊送來的調查報告,和兩名死者的身份信息,已經擺在了每個人的面前。
“死者一:徐靜,女,48歲,本市圖書館管理員。離異,無子女,獨居。社會關系簡單。”
“死者二:林風,男,18歲,本市第一中學,高三(一)班學生。品學兼優,是今年高考狀元的熱門人選。”
小王念完這兩份簡單的個人信息,整個會議室,陷入了一片詭異的沉默。
一個48歲的、離異的、性格孤僻的圖書管理員。
一個18歲的、前途無量的、即將參加高考的天之驕子。
這兩個無論從年齡、身份、還是社會軌跡上看,都像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樣的人,為什么會一起,死在泰山的懸崖底下?
“這……這是什么組合?”一個年輕的警員,忍不住小聲嘀咕了一句,“難道是……那種關系?”
他說得很含蓄,但在場的所有人都聽懂了。
“別胡說八道!”李江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在沒有證據之前,不要對死者,進行任何侮辱性的猜測!”
“是,隊長。”年輕警員嚇得一縮脖子。
“小王,”李江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徒弟,“你有什么看法?”
小王站了起來,指著投影幕布上的兩張照片。
一張,是徐靜的證件照。照片上的她,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面無表情,眼神黯淡,是那種扔在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出來的,普通中年婦女。
另一張,是林風的學生證照片。照片上的他,穿著藍白相間的校服,眉清目秀,眼神清澈,嘴角,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是那種典型的,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隊長,我覺得,這起案件,有三個疑點。”小王分析道。
“第一,動機。他們為什么要去爬泰山?尤其是林風,再過一個禮拜,就是高考了。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有什么理由,要深夜去爬山?”
“第二,關系。就像大家想的,這兩個人,到底是什么關系?師生?親戚?還是……我們暫時無法想象的,更復雜的關系?他們的社會關系網,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第三,死因。法醫的初步報告,是高墜死亡。但是,舍身崖那個地方,雖然險峻,但路邊都有護欄。除非是自己主動翻越,或者被人推下去,否則,意外失足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是自殺,那他們為什么要選擇一起自殺?如果是他殺,那兇手又是誰?現場,為什么沒有留下任何搏斗的痕-跡?”
小王的一番分析,條理清晰,邏輯縝密。
李江贊許地點了點頭。
“分析得不錯。”他說,“現在,我們所有的調查,都要圍繞這三個疑點展開。”
“我命令,”他站起身,開始分配任務,“小王,你帶一組人,去林風的學校和家里。記住,要用最委婉的方式,跟他的家人和老師同學了解情況。高考在即,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是!”
“老劉,你帶二組人,去查徐靜。她的社會關系,她的家庭背景,她的財務狀況,她離婚的原因……所有的一切,都給我查個底朝天!”
“收到!”
“技術隊,繼續對現場進行勘察,任何一個腳印,任何一根頭發,都不能放過!另外,立刻去查兩名死者生前的通訊記錄,看看他們最近,都跟誰有過聯系!”
“是!”
“好,全體行動!”
隨著李江的一聲令下,整個刑警隊,像一架精密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了起來。
02.
南城一中,高三(一)班。
教室里,安安靜靜的,只剩下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
黑板上,“距離高考僅剩7天”的紅色大字,像一團燃燒的火焰,炙烤著每一個學子的神經。
小王和另一名便衣警察,站在教室門口,看著這一切,都感覺有些不忍心,去打破這份寧靜。
班主任,是一個戴著眼鏡、看起來很干練的中年女老師。她把他們,帶到了隔壁的辦公室。
“警察同志,”她給兩人倒了水,聲音里,充滿了不敢置信,“你們說……林風他……出事了?這……這不可能吧?他昨天還好好的啊!他還跟我說,這次的模擬考,他有信心,能沖到全省前一百名呢!”
“老師,請您冷靜一點。”小王說,“我們只是來了解一些情況。”
“好,好。你們問。”班主任的眼圈,已經紅了。
“林風同學,最近……有沒有什么異常的表現?比如,情緒低落,或者,跟人發生過矛盾?”
“異常?”班主任搖了搖頭,“沒有,絕對沒有。林風這個孩子,是我教了三年,最省心,也最優秀的一個學生。他學習努力,性格穩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別說跟人發生矛盾了,他連句重話,都沒跟人說過。”
“那……他在學校,有沒有談戀愛?”
“更不可能了!”班主任的語氣非常肯定,“他是個目標很明確的孩子。他的目標,就是清華,是北大。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別說談戀愛了,他連課外活動,都很少參加。”
從班主任這里,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線索。
林風的形象,就是一個完美的、沒有任何瑕疵的“三好學生”。
隨后,他們又找到了林風的父母。
那是一對看起來很老實的、在工廠上班的普通工人。
當他們得知兒子的死訊時,林風的母親,當場就哭暈了過去。
林風的父親,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雖然強撐著,但那劇烈顫抖的身體,和瞬間蒼白的臉色,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巨大悲痛。
“警察同志……你們……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他聲音嘶啞地問,“我的兒子……他……他那么乖,那么聽話……他怎么會……”
“請您節哀。”小王遞上一杯水,“我們想了解一下,您認識一個叫徐靜的女人嗎?48歲,在圖書館工作。”
林風的父親,茫然地搖了搖頭。
“不認識……從來沒聽風兒提起過。”
“那林風他,最近有沒有什么反常的地方?有沒有跟你們要過錢?或者,有沒有什么煩心事?”
“沒有……什么都沒有。”林父痛苦地回憶著,“他跟平時一樣,每天就是上學,回家,做作業。他說他壓力大,我們就變著法子給他做好吃的。他說他想考北京的大學,我們就跟他說,你放心考,砸鍋賣鐵,爸媽也供你!”
“他……他唯一的愿望,就是高考。他怎么會……會在這個時候,跑去爬什么泰山啊!這不合常理啊!”
“他有沒有……提過,他不想活了,或者,覺得活著很累之類的話?”
“沒有!絕對沒有!”林風的父親,情緒激動了起來,“我的兒子,我了解!他比誰都堅強!他從小到大,就沒讓我們操過心!他唯一的缺點,就是……太懂事了,懂事得,讓人心疼。”
03.
另一邊,負責調查徐靜的老劉,也陷入了僵局。
徐靜的社會關系,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簡單。
她就像一個生活在孤島上的人。
“她前夫怎么說?”李江在電話里問。
“別提了。”老劉在那頭,語氣里充滿了鄙夷,“她那個前夫,就是個人渣。一聽說徐靜死了,第一句話問的不是為什么,而是‘她的那套房子,是不是就歸我了?’”
“我問他,徐靜是個什么樣的人。你猜他怎么說?”
“怎么說?”
“他說,徐靜,就是一杯白開水。無色,無味,無趣。他說他當年跟她離婚,就是因為她太無聊了,像個木頭人,一點生活情趣都沒有。結婚十年,連個屁都放不出來一個。”
“那她有沒有什么朋友?”
“沒有。”老劉說,“她父母早亡,沒什么親戚。在圖書館,也是個邊緣人。我問了她所有的同事,她們對徐靜的印象,就三個字:不熟。都說她平時不愛說話,也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回家。像個幽靈一樣。”
“她的財務狀況呢?”
“更簡單了。一張工資卡,一張存折。每個月的工資,除了基本開銷,都存了起來。沒有任何大額的支出,也沒有任何不正常的收入。她不買化妝品,不買新衣服,生活節儉得,像個苦行僧。”
一個無趣的,像白開水一樣的女人。
一個完美的,像“別人家孩子”一樣的少年。
這兩個人,到底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李江感覺,自己的頭,越來越大。
“對了,隊長。”老劉突然想起了什么,“有一個情況,可能有點用。”
“說。”
“我查了徐靜的借書記錄。發現,她最近半年,頻繁地,在借閱同一類型的書。”
“什么書?”
“詩集。”老劉說,“泰戈爾的,普希金的,葉芝的……全是外國詩集。而且,每一本,都被她續借了很長時間。”
“詩集?”李江皺了死眉頭,“一個48歲的、生活無趣的圖書管理員,突然,迷上了讀詩?”
這太反常了。
就像一個吃齋念佛的和尚,突然開始頓頓吃肉一樣,充滿了違和感。
“沒錯。”老劉說,“而且,更有趣的是。我順便,也查了一下林風的借書記錄。”
“他……也借了這些書?”李江的心,猛地一跳。
“不。”老劉說,“他借的,全是各種各樣,跟高考有關的,復習資料和模擬試卷。但是……”
“但是什么?”
“在他借閱記錄的最后一欄,就在他出事的前三天。他借了一本書。一本……跟高考,毫無關系的書。”
“什么書?”李江追問道。
“《飛鳥集》。”老劉一字一句地說,“泰戈爾的,《飛鳥集》。”
04.
“《飛鳥集》?”
李江的辦公室里,小王看著老劉帶回來的線索,陷入了沉思。
“一首詩,能把兩個毫無交集的人,聯系在一起嗎?”
“有時候,一首詩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李江靠在椅子上,眼神深邃,“它能成為知己,能成為信仰,甚至,能成為……死亡的契約。”
“隊長,您的意思是……他們倆,是因為詩,認識的?”
“很有可能。”李江點點頭,“圖書館,是他們唯一的,可能的交集點。一個酷愛讀詩的圖書管理員,一個偶爾在題海中抬起頭,想喘口氣的優等生。他們的相遇,也許,就從一本《飛鳥集》開始。”
“可是,就算他們認識,就算他們是‘詩友’,那也不至于,要一起去死啊!”小王還是無法理解。
“所以,我們還漏掉了什么。”李江說,“一定有某個我們不知道的,共同的,讓他們感到絕望的理由。”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
是法醫老趙。
他的臉色,比之前更加凝重了。
“老李,有新發現。”
“說。”
“我們在徐靜的指甲縫里,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碎屑。”
“什么碎屑?”
“粉筆灰。”老趙說,“大量的,白色的,粉筆灰。”
“粉筆灰?”李江愣住了,“她一個圖書管理員,指甲縫里怎么會有大量的粉筆灰?”
“這也是我想不通的地方。”老趙說,“而且,我們在解剖林風的尸體時,在他的胃里,也發現了一些還沒消化完的,特殊的食物。”
“什么食物?”
“是……一種很便宜的,我們小時候經常吃的那種,麥芽糖。”老趙說,“就是那種,用兩根小木棍攪起來,可以拉很長的絲的那種。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見了。”
一個從不接觸粉筆的人,指甲縫里,卻全是粉筆灰。
一個家境尚可的優等生,在死前,卻在吃最廉價的,屬于童年記憶的麥芽糖。
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細節,像一根根線頭,讓整個案子,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我知道了。”李江對老趙說,“辛苦了。”
老趙走后,李江站起身,在辦公室里,來回踱步。
他在腦海里,把所有的線索,都重新串聯了一遍。
突然,他停下了腳步。
“小王!”
“到!隊長!”
“我們再去一次現場!”
“還去?”小王有些不解,“技術隊不是已經勘察了三遍了嗎?”
“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李江的眼神,變得異常明亮,“他們是用儀器看,我們,要用心看。”
“走!現在就去!”
半個小時后,他們再次,站在了“舍身崖”的懸崖邊。
這一次,李江沒有往下看,而是蹲下了身子,像一個搜尋獵物蹤跡的獵人一樣,一寸一寸地,檢查著護欄周圍的地面。
“隊長,您在找什么?”
“我在找……他們留下的,最后的話。”
李江的目光,最終,鎖定在了護欄外側,一塊不起眼的,向外凸出的巖石上。
那塊巖石的表面,很平整。
上面,似乎,用什么東西,刻著字。
因為風化,字跡已經很模糊了。
“手電筒!放大鏡!”李江喊道。
小王趕緊把工具遞了過去。
李江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辨認著那些模糊的字跡。
那好像,是一首詩。
【我相信/你的愛/我相信/我不朽……】
“這是……裴多菲的詩。”小王在一旁輕聲說。
李江沒有理他。
他看到,在詩的最后,還刻著兩個小小的,歪歪扭扭的字母。
【X.J.】
【L.F.】
徐靜。
林風。
“他們……果然是在這里,做了最后的告別。”小王感慨道。
“不。”李江卻站了起來,搖了搖頭。
他指著那塊巖石,說:“你看,這里的灰塵很厚,但是,刻痕里的灰塵,卻很新。這說明,這些字,是最近才刻上去的。”
“但是,你看這里。”他又指向巖石的另一側,“這里,有被人反復摩擦過的痕跡。好像……是有人,想把原來刻在這里的字,給抹掉。”
“抹掉?”
“對。”李江的目光,變得深邃無比,“他們在用一種新的告別,來覆蓋一種,更舊的告別。”
05.
從泰山回來,已經是深夜了。
整個刑警隊,燈火通明。
所有人都被李江召集了起來,開緊急會議。
“隊長,到底有什么新發現?”老劉急切地問。
李江沒有直接回答。
他只是,把一張照片,投到了大屏幕上。
照片上,是他在懸崖邊那塊巖石上,發現的,被抹掉的痕-跡的特寫。
“這是技術隊,用最新的多光譜成像技術,恢復出來的,被抹掉之前的,原始字跡。”
所有人都湊上前,仔細地看著。
那同樣,是一首詩。
字跡,更加稚嫩,也更加潦草。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這是……泰戈爾的詩。”小王說。
“沒錯。”李江點點頭,“而且,在這首詩的旁邊,也刻著兩個字母。”
屏幕上,出現了另一張照片。
那兩個字母,只有一個。
【X.J.】
徐靜。
沒有林風。
“這……這是什么意思?”所有人都愣住了。
“意思就是,”李江的聲音,變得無比沉重,“早在林風出現之前,徐靜她,就已經,來過這個地方了。”
“她,早就有了,求死的念頭。”
“而且,她刻下的,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
歌’。這說明,她曾經,也想努力地,去擁抱這個滿是傷痛的世界。”
“但是,后來,她遇到了林風。他們一起,把這句詩,給抹掉了。換上了另一首,裴多菲的,關于‘愛’與‘不朽’的詩。”
“從‘痛苦’,到‘不朽’。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整個會議室,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心里,都像是被一塊巨石,壓著。
就在這時,一個技術隊的警員,匆匆地跑了進來。
“李隊!有重大發現!”
“說!”
“我們……我們在勘驗徐靜的遺物時,在她的那本《飛鳥集》的扉頁夾層里,發現了一封,被折疊得很好的信!”
“信?!”李江的眼睛,瞬間亮了。
“是的!”
所有人都驚呆了。
“快!拿過來!”
那是一封很短的信,寫在一張普通的信紙上。
而李江,則拿起了那份,法醫從徐靜身上,找到的,被她緊緊攥在手心里的,那封,由她自己親手寫的……
遺書。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了那張已經有些濕潤和褶皺的信紙。
屋子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那張薄薄的紙上。
那封遺書的內容,催人淚下。
而他的第一句話,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上面,只寫了四個字:
“這輩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