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他的兒子胡亥登上了皇位。這一決定讓整個秦帝國走向了滅亡。可問題是,胡亥繼位,真的是趙高和李斯的陰謀嗎?
最近出土的竹簡《趙正書》揭開了一些秘密。看似是“篡改遺詔”的黑幕,或許并不完全真實。
沙丘密謀——傳統記載中的陰謀論
秦始皇死在了沙丘,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死亡之一。
當時的他剛剛巡視東部沿海,帶著龐大的車隊和無數隨從,突然病逝在返程的路上。他的死亡對帝國是個巨大的沖擊,但更大的問題隨之而來:帝國未來由誰接管?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臨死前并沒有明確遺詔,也沒有公開指定繼承人。
長子扶蘇一向剛正不阿,深得大臣和軍隊的支持,是當時人們心中的最佳皇位繼承人。
隨行的大臣趙高和李斯卻另有盤算。他們認為,扶蘇難以駕馭,反而是性格軟弱的胡亥更適合作為傀儡皇帝。
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同時也是秦朝的中車府令,深得秦始皇信任。他最早向李斯提出廢扶蘇、立胡亥的計劃。
根據《史記》的描述,趙高對李斯說:“扶蘇性情剛直,對您丞相的位置不會留情。您若不幫我扶持胡亥,日后怕是要被殺!”
李斯一開始猶豫不決,因為在他看來,扶蘇確實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但趙高的話深深刺中了他的弱點——保住自己的權位。
趙高接著說:“現在皇帝已經駕崩,這件事只有咱們幾個人知道。立誰為帝,全看我們如何安排。與其等扶蘇掌權后殺我們,不如現在扶持胡亥繼位,這樣您我都能安穩。”
李斯最終妥協了。他們合謀偽造了秦始皇的遺詔,內容是讓扶蘇自盡,同時立胡亥為新皇。這份偽詔由使者秘密送到扶蘇駐守的北方軍營。
而扶蘇,雖然一直忠于父皇,但性格剛烈又過于聽命。看到詔書后,面無表情,只說了一句:“父皇既不信我,我死又有何遺憾?”
隨即拔劍自刎。至于蒙恬,扶蘇的得力將領,則因同樣的詔令被囚禁,并在不久后被殺。
這一場密謀,從秦始皇死去的那一刻開始,到扶蘇的自盡,結束得悄無聲息。但帶來的后果卻是巨大的。
胡亥登基后,帝國內部迅速失控,短短幾年時間,秦帝國徹底崩潰。
兩千年來,趙高和李斯一直被認為是始皇帝死后權力斗爭的黑手,他們的背叛和偽詔成了定論。出土文獻卻讓這一切變得撲朔迷離。
竹簡中的另一種真相
2011年,北京大學收藏的一批西漢竹簡中,有一篇名為《趙正書》的文獻,提到了秦始皇生前關于繼位安排的一些細節。
這些內容與《史記》的記載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顛覆了“沙丘密謀”的認知。
根據《趙正書》的記載,秦始皇并不是沒有明確繼承人。他在病重期間,已經召集了丞相李斯和另一位重要大臣馮去疾,就繼位問題進行過討論。
當時,長子扶蘇因被貶北方軍營,與父皇關系并不和睦。而胡亥雖然性格軟弱,但為人溫和、聽話,更容易控制。
文獻中有一段對話記載頗為關鍵:秦始皇對李斯和馮去疾說,“胡亥是否可以穩住局面?”
李斯回答,“扶蘇性情過剛,恐難以服眾。而胡亥柔順,易于管理,有趙高輔佐,必能穩住朝廷。”秦始皇聽后點頭認可。
這段記載表明,胡亥的繼位并非全是趙高的陰謀,而是秦始皇生前就做出的決定。而趙高和李斯,只是在執行皇帝的意志。
至于扶蘇的詔書,沒有明確提到是否為偽造,反而暗示這一命令可能是秦始皇早已安排好的。
竹簡中提到趙高和李斯曾向始皇帝詳細匯報扶蘇和胡亥的性格優劣,最終由秦始皇親自拍板決定立胡亥為太子。
這一點與傳統史書完全相悖。如果竹簡內容屬實,那么所謂的“沙丘密謀”,很可能是后人為了塑造陰謀論而扭曲的歷史。
更值得注意的是,《趙正書》還提到胡亥繼位初期,并非完全無能。
他在帝國的事務中有過幾次積極的嘗試,整頓地方官員腐敗,嘗試恢復邊疆的穩定。
但這些努力很快被趙高和其他權臣壓制,胡亥逐漸被孤立在宮廷深處,成為了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
這些竹簡的發現,不僅讓趙高和李斯的“罪名”有所松動,也為這個“昏庸皇帝”提供了更多值得探討的角度。
他的性格缺陷或許只是其失敗的一部分,更大的問題可能是帝國內部權力斗爭的無情。
胡亥的“昏庸”是天性還是操縱?
胡亥繼位后,秦帝國迅速滑向深淵。他殺兄弟,殘害忠臣,鋪張奢侈,對天下百姓視而不見。
剛坐上皇位時,并非完全沒有能力。他在朝堂上依舊表現得順從,但面對權臣趙高,逐漸失去了判斷力。
《史記》記載,趙高利用胡亥的懦弱,一步步控制朝政。挑撥胡亥與其他皇室成員的關系,甚至慫恿他處死扶蘇同母的弟弟們,僅為防止任何政權威脅。
他的手段不止于此。讓胡亥沉迷于享樂,修筑驪山陵墓,窮兵黷武。
朝廷內部的反對聲不斷,但趙高設立了“指鹿為馬”的游戲,將忠臣逐一鏟除。
那些試圖規勸胡亥的官員,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連丞相李斯也未能幸免。
可問題是,胡亥真的完全聽命于趙高嗎?出土竹簡有另一種說法。
竹簡記載,在統治的早期,他曾嘗試掌握權力,下令徹查一些貪腐案件,試圖恢復秩序。但趙高從中阻撓,將所有試圖接近胡亥的人趕出宮廷。
更關鍵的一點是,胡亥可能并不知道趙高的許多陰謀。
竹簡提到,趙高在許多關鍵決定中,并未征得胡亥的同意,而是假借他的名義行事。胡亥的“昏庸”,可能是被塑造出來的假象。
胡亥最終失去了對朝政的掌控。他想反抗,卻已經太晚。當趙高發動宮廷政變時,只能倉皇應對,最后在逼迫下自盡。
他的悲劇,或許并非完全出于自身的無能,而是被趙高一步步架空、操縱的結果。
趙高背鍋兩千年?還是另有其人?
趙高,這個名字與“奸臣”劃上了等號。《史記》里,他是篡改遺詔、禍亂朝政的罪魁禍首。
甚至設計陷害李斯,讓這位輔佐了兩代帝王的丞相鋃鐺入獄,最終被腰斬。
秦帝國的滅亡,也被歸結于他的陰謀。但竹簡的出現,讓人重新審視趙高的角色。
它提到,趙高并非完全出于個人野心,而是受制于胡亥的命令。
他的許多決定,比如誅殺蒙恬、蒙毅兄弟,以及對百姓征收重稅,實際上是胡亥授意的。
竹簡中有一句話尤為關鍵:“趙高奉二世詔,以立刑政。”意思是趙高推行的許多苛政,都是胡亥同意后執行的。
更有趣的是,他可能并不是那個最早謀劃廢扶蘇的人。竹簡里提到,秦始皇生前的遺命是由李斯和馮去疾商議后才敲定的。
趙高在其中的作用,可能只是執行命令,而非主導謀劃。他可能只是個替罪羊。
當然,這并不能完全洗白趙高。他的野心在胡亥死后暴露無遺。扶植子嬰為傀儡皇帝,卻在不久后被子嬰除掉,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