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猶太人會遭到如此深重的迫害?問題背后藏著漫長而復雜的歷史。猶太人的流浪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地兩地。
古代以色列的興衰與流散
公元前10世紀,大衛王統一了猶太人部落,建立了以色列王國。
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四面環敵,內部紛爭,王國能穩固下來,靠的全是大衛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他在耶路撒冷建立了首都,這座城市成了猶太人的精神中心。
后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位。他不如父親能打,但會搞建設。修建了第一座猶太圣殿,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這座圣殿成為猶太人信仰的核心,每年都有無數人前來朝拜。
但好景不長,所羅門死后,國家陷入內部分裂。北方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南方叫猶大王國。兩個國家互相敵對,削弱了自身實力。
災難接踵而至。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先被亞述帝國征服,十個部落被迫遷徙,徹底消失在歷史中。南方的猶大王國稍微幸運,但也沒撐多久。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帝國攻陷耶路撒冷,摧毀了所羅門的圣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擄走,強制遷徙到巴比倫。
被迫離開家園,失去宗教中心,對猶太人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但他們沒有散架,反而變得更團結。
在流亡中整理并書寫了自己的律法,把口口相傳的傳統記錄下來。這些律法成了猶太人文化的根基,也成為后來的《圣經》一部分。
幾十年后,巴比倫被波斯帝國滅掉。波斯皇帝居魯士大帝允許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很多猶太人已經習慣了異鄉的生活,他們選擇留在巴比倫和波斯的城市。這是猶太人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流散。從這時起,“流浪”成了這個民族的關鍵詞。
幾百年后,羅馬帝國征服了猶太人的土地。起初,羅馬人允許猶太人保留宗教信仰,但后來沖突越來越多。
猶太人不愿接受羅馬的統治,接連爆發起義。公元70年,羅馬軍隊鎮壓了一次大規模叛亂,再次摧毀圣殿,屠殺成千上萬的猶太人。
公元135年,另一場猶太起義失敗后,羅馬直接對這個民族下了死手。
下令猶太人不得再進入耶路撒冷,把整個地區改名為“巴勒斯坦”,試圖抹去他們的存在。
猶太人被迫四處流浪,從中東擴散到歐洲、北非,甚至更遠的地方。
歐洲的迫害與流浪
他們流散到了世界各地。無家可歸,只能在別人的土地上生活。努力生存,卻始終被當作“異類”。這種矛盾,貫穿了整個中世紀。
在基督教統治的歐洲,猶太人一開始還能勉強立足。
因為基督教禁止放貸,所以他們填補了這個經濟空缺。但問題是,這種角色容易得罪人。很多人借了錢,還不起,就怪猶太人貪婪。
更糟的是,他們的宗教和生活習慣與基督徒完全不同。拒絕吃豬肉,不參加基督教儀式,還用希伯來語寫書。對歐洲人來說,這些都是“怪異”的表現。
教會也沒幫猶太人說話。相反,不斷煽動反猶太情緒,說他們“殺了耶穌”,是“天生的罪人”。于是,猶太人成了隨時可以被攻擊的目標。
13世紀,很多歐洲國家開始驅逐猶太人。英格蘭是第一個,緊接著是法國和西班牙。被迫離開家園,帶著財產和文化,一路逃亡。
他們跑到哪里,就被趕到哪里。有些去了東歐,尤其是波蘭和俄羅斯。那里稍微寬容一點,允許建立自己的社區。
14世紀。黑死病席卷歐洲,幾乎摧毀了整個社會。人們不明白為什么會有瘟疫,于是把責任推到猶太人身上。
他們說,是猶太人下毒了井水。于是,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殺。整個社區被毀滅,只因為一場誤解。
這種迫害讓猶太人變得更團結。有自己的語言(意第緒語),宗教,學校風俗。
他們緊緊抱團,努力保護自己的文化。但這種隔離也讓他們更加與周圍的社會格格不入。
17世紀,烏克蘭的哥薩克起義爆發,波及到猶太人。數十萬人被殺害,村莊被燒毀。
他們不得不再次逃亡,尋找新的容身之地。俄羅斯后來給他們劃了一個“定居區”,只能住在特定的地方。
這些地方條件惡劣,被徹底孤立,幾乎成了“人間的囚徒”。
中世紀的猶太人是一群流浪者,在風雨中前行,卻始終無法找到安定的土地。
納粹的迫害與屠殺
20世紀。歐洲依然動蕩,猶太人的處境沒有改善,反而更糟。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失敗,經濟崩潰。民眾需要一個替罪羊。猶太人,又一次被推到了前臺。
希特勒上臺。理論很簡單:德國失敗是因為“猶太人”。他們掌控銀行,操縱政治,侵蝕“純粹”的雅利安民族。
他用這種荒謬的邏輯,把猶太人妖魔化,塑造成德國的“敵人”。民眾的憤怒和失望,被成功地引導到猶太人頭上。
1933年,納粹黨執掌德國。很快開始制定一系列針對猶太人的政策。
紐倫堡法案頒布了:猶太人被剝奪了公民權,不能和非猶太人通婚,甚至連去公共場所都受到限制。很多人失去工作,店鋪被關閉,財產被沒收。
1938年,“水晶之夜”成了暴力的象征。那一晚,納粹在全德國縱容暴徒砸毀猶太人的商店、燒毀他們的會堂、毆打平民。很多人被抓進集中營,名義是“保護社會安全”。
二戰爆發,納粹的迫害升級。制定了一個計劃,叫“最終解決方案”。聽起來像行政術語,其實就是滅絕猶太人。
1942年的萬湖會議上,這個計劃被正式批準:將猶太人送往集中營,以工業化手段進行屠殺。
于是,一個個集中營建了起來。最著名的是奧斯維辛。他們被裝進火車,送往那里。
到達后,男人和女人分開,老人和小孩直接被送進毒氣室。那些能干活的,會被留作奴工,但也逃不過餓死和病死的命運。
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納粹殺害了600萬猶太人。他們不只是殺人,還試圖抹去整個文化。
書籍被燒,財產被掠奪,甚至尸體都被焚毀,企圖不留任何痕跡。這場大屠殺,讓猶太人成為了歷史上受害最深重的民族之一。
納粹的瘋狂不是毫無來由。這背后,摻雜著對“他者”的恐懼,對危機的轉嫁,以及一種對絕對控制的追求。猶太人只是目標之一,卻成了受害最深的對象。
流散與復國的命運
二戰結束了,但猶太人的苦難并沒有立刻結束。納粹倒下后,歐洲滿目瘡痍,很多幸存的猶太人找不到家園。
他們的村莊被摧毀,親人多數遇害。留下的只有廢墟和傷痛。
幸存者不得不繼續流浪。搭乘破舊的船只,試圖前往巴勒斯坦——“應許之地”。可是巴勒斯坦當時是英國的托管地,英國政府限制猶太人的移民。
一些偷渡的船只甚至被攔截,他們被送往關押營。
國際社會這時開始反思。納粹的大屠殺震驚了全世界,很多國家意識到猶太人需要一個安全的家園。
1947年,聯合國提出了分治計劃,把巴勒斯坦分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兩個國家。這個方案通過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布成立。猶太人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國家,結束了兩千年的流浪。
這一天對他們來說,是夢想成真的一天。但對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來說,卻是一場噩夢。
以色列的成立引發了戰爭。周圍的阿拉伯國家立即聯合起來,試圖消滅這個新國家。但它不僅堅持住了,還通過戰爭擴大了領土。
這場沖突,至今沒有解決。猶太人從此擁有了國家,但他們的安全感,依然沒有完全恢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