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歌手2025》第十期競演結束后,林志炫演繹的《太難唱了》返場成功。
隨后,林志炫在社交平臺發長文:
《太難唱了》一直是我在本季《歌手》最想唱的曲目之一,不只是因為旋律新穎、演唱難度很高,更戳中我的是歌詞說出我當歌手以來,內心反復咀嚼、卻很少拿到臺面上說的話,例如一開場“要多么小心怕被爛俗波及”這句歌詞。
在我的標準里所謂的爛俗是指那些旋律復制沒有新意,歌詞堆砌卻空洞乏味的歌曲。但身為“流行”歌手當然也希望自己的歌曲能有高傳唱度,所以「高雅」與「爛俗」的界線到底在哪里?誰有資格劃定?這是我在打磨作品時經常思考與掙扎的模糊地帶。
三十多年來,我演唱的每一首歌,從來不只是在臺上那短短三到五分鐘的事。
打造歌曲的過程里,我總是細細推敲每一行一句,甚至其中一個字,究竟要如何捏塑才能真正傳達出我想表達的情感,我有時夜不能安寐,因為歌里的旋律、歌詞、甚至樂器配置總不肯放過我,它們總在我腦中盤桓,反復糾纏地問:“怎么樣編、怎么樣唱、怎么樣誠懇、怎么樣坦白”才能更好?因為“少了會乏,多了嫌膩”,要讓一首歌不油不乏,不俗不飄——真的《太難唱了》!
我付出很大的精力開發各種共鳴腔體與發聲技巧,盡可能練到我想用時就能信手拈來,因為我相信,唯有如此我才能更從容的表達多元而層次豐富的情感,這不是專業歌手的本份嗎?
但有趣的是,當我好不容易把唱歌這件事做到看起來“不費力”時,有些人在網絡上僅用輕飄飄的一句話─“林志炫唱歌沒感情”就試圖否定我一切的努力。偶爾我也想問問,是因為我讓大家聽不到我的換氣聲?還是我盡量讓真假聲轉換自如?難不成要“更聲嘶、更竭力、更煽情、再轉音、痛哭流涕”才叫有感情?!
時至今日,我的歌手人生已經跨進第四個十年,或許因為我在歌壇活得夠久,所以有人戲稱“江山代有才人出,代代都有林志炫”,我想謝謝給出這個評價的人,這也成為我努力的目標。即使觀眾審美一直在改變,但我也一直在學習和融入,不過坦白說,時不時內心也有疑問,因此每當沉淀到一定程度我總想借歌明志。
所以在第一季《我是歌手》總決賽我就選唱在2010年發行于《ONE TAKE》專輯的國語版《浮夸》,我想在這個名為《我是歌手》的舞臺道出內心長期思考的問題——究竟我想成為什么樣的歌手?尤其歌中反復唱誦的“難道非要浮夸嗎?內心也曾很掙扎”正是我經常自問的。而歌詞中“那窺探的眼、那議論的口,消遣了每一次茶余飯后”在當時已是歌手的日常,如今更是愈加嚴苛。
時至2025年,我再次參加《歌手》,一轉眼已是第十季,如今網絡更發達,很多人都想當樂評,一人一個號(嗯…有的人不只一個號)各吹各的調,而投票機制也從現場大眾聽審再加入云端投票,有權利決定名次的人增加了,但結果也越發難以捉摸,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其他歌手或多或少對于名次也都有《太難唱了》歌詞中“找不到途徑、找不到出口、找不到理由”的疑惑吧?!
既然外界變量復雜到算無可算,就只能回歸純粹,回歸本心。
我真正在乎的是究竟能在這個舞臺留下多少作品,管它什么賽制,那是別人界定的游戲規則。淘汰與否讓我在意的是,會因此少唱幾首歌。
所以我只想唱爽,至于喜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在座各位,盡情點評吧!
來源:@林志炫TerryLi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