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聽到團結這個字眼,知道團結的力量很大。最著名的就是馬克思這句話,“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單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倘若很多人團結起來,力量凝結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也能辦成很大的事,甚至能改天換地,就更別提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了。但團結是有前提條件的,當所有人的利益達成一致的時候,或者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一致的時候,就可以團結起來,共同辦大事。
古代農民大多呈一盤散沙的狀態,只要謀求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卻不會團結起來,只有當他們遭遇天災和人禍的時候,生存受到了極大的威脅,才可以團結起來。倘若沒有遭遇生存威脅,他們斷然不肯團結起來干大事。即便到了現在,一些農民也仍然成一盤散沙的狀態。有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推廣農業技術,要農民們嘗試種新的種子,嘗試搞畜牧業,很多農民不愿意干這樣的事,以免賠了本錢。農民的思想大多比較保守,不愿意去搞創新,不愿意做出頭鳥,除非有一些財產、家境條件比較好的,不在乎一畝三分地的收入,就可以搞一些實驗性種植。但大多數農民都在乎地里產的糧食,即便到城市打工掙點錢,也仍然指望著地里產的糧食自己吃。他們要團結起來,就是要謀求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而在沒有生存危機的前提下,他們的團結簡直就是暫時的搭伙,而不是真正的團結,一旦受到資本的收買,受到權力的脅迫,就很快分崩離析,甚至出現互相拆臺、互相構陷的局面。古代農民起義隊伍里面最容易出現叛徒,因為農民的意志力不夠堅定,目光短淺,很容易受到收買和脅迫,一旦接受了官方的收賣就容易出賣起義領袖,甚至殺害起義領袖,作為表功的條件。古代農民起義的前提條件是遭遇天災人禍,農民們面臨著生存威脅,就要起來反抗,但團結起來容易,發展下去并不容易。
到了現在,團結這個字眼似乎在主流意識形態中消失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消費,或者說主流意識形態提倡消費主義,要人們多花錢,前提并不是讓人們多掙錢。權力系統引入資本之后,會為資本發展拓寬道路,會設置寬松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讓資本搞各種運作,甚至權力系統也會組成投行,在資本市場分一杯羹。在如此的環境下,很多農民被迫走進城市,要到城市打工,成為資本發展需要的廉價勞動力。他們不得不出賣自身的勞動力,而且賣得非常便宜,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知識和文化,沒有好的社會地位,而糧食始終不漲價,最終種糧食并不能致富,需要到城市出賣勞動力,才可以多掙一些錢。按理說他們的處境不是特別好,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干最臟最累的活,掙的錢卻不多,應該覺醒,應該團結起來,和資本家講價,起碼具有工資溢價能力。事實上,他們已經失去了和資本家講價的能力,甚至完全失去了話語權,只能接受資本的雇傭。農民歷來就是如此,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造反,哪怕當牛做馬也要忍辱負重。現在的農民沒必要當牛做馬,生活條件好多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種糧食和收獲比較容易,有的農民居然不用收獲,直接在地頭賣青稞,把整畝的玉米青稞賣給養牛場,坐地收錢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農民們種地獲得糧食,到城市打工掙一點錢,就可以補貼家用,甚至有的農民承包小型的工程,賺了錢之后到城市買樓房,買汽車,直接變成了城里人。
農民階層出現了分化,有的變成了城里人,有的變成了富裕的資本家,有的還是靠種地為生,甚至有的混的不如人,一日三餐都成問題,這樣的農民是不可能團結起來的。只有他們共同遭遇了天災人禍,面臨生存的威脅,才有可能團結起來。但天災人禍似乎并沒有發生,哪怕有了洪澇災害,農民們也能共克時艱,而這種團結是權力系統倡導的團結。工人階級也不容易團結起來,除非權力系統倡導團結,會迅速形成凝聚力。不然工人階級仍然是以掙錢為主,經歷了下崗潮以后,很多工人看到了工作的不確定性,也知道自己的能耐,除了工作以外,就要打工多掙一點錢,當然也充當了資本發展需要的廉價勞動力。有人利用了團結的概念,人為制造危機,制造心理焦慮,最終讓很多人團結一起拼命花錢。有輔導機構制造考試危機,制造心理焦慮,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最終導致很多家長團結在一起,互相攀比,把孩子送進輔導班。有傳銷機構制造心理焦慮,要人們購買傳銷的產品,還利用人們想要暴富的心理,讓他們一起購買,組團購買。網絡平臺也利用人們的心理,狂撒購物券,要人們在某個購物節點瘋狂消費。似乎人們可以團結一起搞團購,等于購物平臺刺激了消費,同時也促進了自身資本的增值。
即便有一個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想要維權,也不可能團結其他人。因為其他人似乎已經完全被資本收買了,已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個人發展。資本要的就是這樣,要每個人都專注于個人發展,而不要每個人專注于團結的力量,不讓人們團結在一起,除非有利益存在,資本就會利用人們的心理制造焦慮,讓很多人盲從,團結在一起消費,無論是網上購物還是集體旅游,搞團建,購買汽車增值服務,購買樓房等等,都算是利用了人們的心理,讓很多想要消費的人團結在一起,甚至帶動了很多不想消費的人。有一個樓盤賣出去了,人們花了高價購買,過一段時間樓盤要降價,業主們就會團結在一起,共同抵抗樓盤降價的行為,而且自動值班,不讓售樓人員進入小區。業主們有了共同的利益,就會團結在一起,但這種團結似乎不是農民那種無產階級的團結,而是一種為了樓房保值而團結,動機很可懷疑。倘若他們為了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團結在一起,為了給底層人謀福利而團結在一起,這種團結就具有了偉大的意義。但在資本的運作之下,很多人團結在一起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小團體的利益,當然也就不是那么偉大了,甚至有一些齷齪。貪官污吏會形成鞏固的利益聯盟,團結在一起,創建利益分配格局,實行一定的利益分配。倘若有一個官員犯了事,其他的官員就會努力救助他。倘若利益聯盟的高級官員犯了事,就會讓低級官員來抵罪。他們這種鞏固的聯盟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只要實現了利益分配,就可以共同對抗上級審查。
團結似乎沒有用在正地方,似乎是資本作用的結果,也是權力系統漠視的結果。倘若遇到了天災人禍,需要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權力系統就會創造這種團結。倘若沒有天災人禍,很多人團結成小團體,似乎就有了謀取個人私利的意思,意境并不高遠,甚至有一些低級趣味。為了共同的利益,人們可以團結起來,但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團結起來,那就要看有多少人認為的利益和自己相關了,不然他們就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了無聊的看客,而不會團結,也不會聲援,因為很多信息經過審查和過濾,還會被倒追源頭,那么人們也就不敢發聲了,至于團結,沒人在乎了。倘若有一些底層人團結在一起,共同維權,就有可能被漠視,甚至被看管。在維權發展過程中,出現被收買者,被脅迫者,以至于這樣的團體會分崩離析,土崩瓦解。團結既有民主的精神,也有強迫的意思。倘若權力系統倡導團結,很多人就會團結在一起,哪怕有些盲從和被強迫的意思,也仍然會跟著團體走,卻不會問走向何方,也不會問干的事是否是正義的……
但愿“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共同對抗資本,共同對抗貪官污吏,實現人格獨立和思想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