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陜西。
一座唐代貴族墓被挖開了。
現(xiàn)場的人,屏著呼吸,帶隊的考古專家以為能見到一位傳奇女子的遺骨,可棺槨打開之后……空的。
什么都沒有!
沒有骨骼,沒有頭飾,連像樣的陪葬品都沒有。
就剩下幾塊爛掉的絲織品,像是故意留下的線索?
這不是普通人的墓。
墓主人,楊玉環(huán)!楊貴妃。
白居易的《長恨歌》里,她死在馬嵬坡,也埋在馬嵬坡,這個故事講了一千多年。
可現(xiàn)在,棺材是空的。
這事兒,就怪了。
咋回事呢
楊玉環(huán),官宦人家出身。
她一開始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壽王的王妃。
一個聚會,什么都變了。
玄宗那時候五十八歲,寵妃武惠妃剛?cè)ナ溃瑢m里冷清。
他偶然見到了楊玉環(huán),動了心思。
后面的事處理得講究。
先讓她出家當(dāng)女道士,名義上脫離了王府,再由玄宗親自接入宮中,封為貴妃。
那一年她二十六,玄宗快六十。
那會兒的大唐,國力還行,長安繁華,西域通商,朝廷表面穩(wěn)定。
這種繁華下面,是動蕩。
楊家的勢力,借著她的受寵,起來了。
她的三個姐姐都被封為國夫人,堂兄楊國忠更是一步步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楊國忠這個人,手段粗暴,愛斂財,朝廷里都是罵他的,老百姓也苦。
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叛!
安史之亂爆發(fā)。
短短幾個月,叛軍就打到了長安城下。
唐玄宗帶著人往西跑路。
太子、楊貴妃、高力士這些人都在。
逃難的隊伍走到馬嵬坡時,局勢失控了!
禁軍早就憋著一肚子火,再看見楊家人還跟著皇帝,終于爆發(fā)。
楊國忠當(dāng)場被殺,腦袋被掛在驛站門口。
隨后,兵士們逼宮,要玄宗處置楊玉環(huán)。
那天早上,京兆司錄參軍陳玄禮進帳篷請旨,說:“貴妃不除,軍心難安。”
玄宗沉默了。
最后點了頭。
高力士領(lǐng)命,帶楊貴妃走到佛堂前的一棵梨樹下。
史書上寫得快——“縊而死”。
她當(dāng)時說了什么?有沒有反抗?沒人知道。
那年她三十八歲。
問題是,既然現(xiàn)場就處理了,尸體應(yīng)該就在現(xiàn)場附近安葬。
可棺木里為什么什么都沒有?
人到底去哪了
“楊貴妃未死”的傳說開始流傳……
有說她被秘密送往日本,在京都二尊院落腳。
也有說她被安排在蜀地隱居。
支持這些說法的人舉出不少細節(jié),比如遣唐使往來頻繁,唐玄宗在西行后對她只字不提,甚至還有人說,日本某些寺廟中供奉的是“唐王妃”。
這些當(dāng)然難以證實。
但1974年的那口空棺,卻把這些傳說重新帶回了公眾視野。
從實際角度看,以唐玄宗當(dāng)時的政治處境,保全她的性命并非不可能。
禁軍要一個交代,玄宗給了。
但是否真的執(zhí)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事兒之后,玄宗退位,被尊為太上皇。
一年后,他徹底失去權(quán)力。
再之后,他再沒提過楊玉環(huán)的名字。
那個時期的宮廷記載也出現(xiàn)了空白。
史官不敢問,太子不愿提。
高力士多年后被貶嶺南,也沒留下只言片語。
就像所有人都默認了她已經(jīng)死去。
可如果真的死了,為什么不留下任何實物證明?
連一塊刻名的墓志都沒有?
還有一個細節(jié)。
白居易寫《長恨歌》那年,是他五十六歲。
那時候距離馬嵬坡已經(jīng)過去整整四十年。
他在長安做官,聽說過許多舊事。
詩里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不像普通的悼詞,更像是對一個活人許下的承諾?
從史料角度出發(fā),不能就此推斷她真的沒死。
但至少可以說,她的死并不像史書上寫得那么簡單。
唐朝滅亡前,另一個女人武則天的陵墓——乾陵,也曾被人試圖打開。
可直到今天,乾陵依然封存完好。
而楊玉環(huán)的墓,早早被打開,卻什么都沒有。
這種對比,多少有些意味深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