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股東會上的一段發言,招行行長王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據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1%,同期凈息差為1.43%。
王良說,一季度是一個重要拐點,即銀行的凈息差水平已經低于不良貸款率。銀行凈息差應該覆蓋、信用成本、運營成本和資本成本。如果不良率和凈息差水平出現倒掛,就意味著可能難以覆蓋這三大成本,這將對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這番言論激起了不小的波瀾。一些從業者和研究者跳出來,強調凈息差與不良率不應該直接相比,因為涉及到流量與存量,分母不同,等等。
說的沒錯,然后呢。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不斷走低的凈息差與持續高企的壞賬壓力,正在對越來越多商業銀行構成極限挑戰。
其實在一年前的股東上,王良就說過類似的話:如果凈息差再往下下行的話,可能信貸業務也變成不賺錢的業務。承擔風險還不賺錢,可能對銀行就變成了很大的挑戰。
更嚴峻的挑戰或許在于不良率數據失真。假設商業銀行的真實不良率為2%甚至3%以上,再去糾結凈息差與不良率能否相減,又有多大意義呢。
遺憾的是,這并非假設。
從審計署近年來公布的審計報告來看,商業銀行在不良資產處置中普遍存在違規操作,導致實際不良率遠高于賬面水平。
01
在媒體監督衰微的年代,審計署的報告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國有金融機構和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以及其他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按照慣例,審計署會在每年6月底發布上一年度的《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簡稱《報告》),其中通常都會涉及到國有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問題,尤其是掩蓋不良資產的違規情況。
根據審計署最新一份《報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借款人實際已資不抵債、貸款欠息超90天等情況下,未按規定將符合認定標準的193.8億元貸款下調為不良。
審計同時發現,3家地方中小銀行至2024年底,采取延長還款期限、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掩蓋不良318億元,還原后實際不良率達2.77%,遠高于全國同類銀行平均水平。
要知道,能列入審計署審計范圍的中小銀行,不是一般的中小銀行,而是國資控股或者占據主導的股份行和少數城商行、農商行。
所以這個還原后2.77%的不良率,也很難代表三四千家地方小銀行的真實資產質量狀況。
如果翻閱審計署往年的報告情況,更加難以樂觀。
02
新金融瑯琊榜梳理了審計署此前《報告》中關于銀行機構資產質量管理的相關內容。
2012年:一些分支機構為滿足考核或規避監管,人為調節信貸資產質量指標:有18家分支機構用新增貸款或通過第三方企業承接債務等方式置換逾期貸款76.36億元,有的未按實際及時調整資產質量分類,以掩蓋資產質量問題。
2016年:有些銀行分支機構采用不及時調整貸款分類、新舊貸款置換、兜底回購式轉讓等方式,使不良資產信息披露不夠充分。
2018年:部分地方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風險未有效化解。3省部分金融機構通過虛假方式掩蓋不良貸款1005.84億元。23家村鎮銀行實際平均不良率4.94%,42家農村金融機構不良率超過5%。
2019年: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方面,抽查的43家地方中小銀行平均賬面不良率2.48%,其中16家實際不良率超過賬面值2倍。
2020年:審計的5戶中央金融企業和2戶地方銀行,資產風險管控不嚴格,其中6戶通過降低標準、虛假轉讓等方式掩蓋不良資產1423.14億元,4戶13個投資項目形成虧損(浮虧)256.89億元。
2021年:中小金融機構存在經營風險,資產質量不實,23家中小銀行少披露不良資產1709.62億元。
2023年:至2023年底,4家銀行為461戶“僵尸企業”等保有貸款余額314.41億元,其中34.84億元為2023年新發放;306.09億元風險資產通過“無效重組”、違規展期等方式虛假盤活,長期以“仍未不良”的虛假形態占用信貸資源。
此外,審計署《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曾披露,截至2018年底,河南??h農村商業銀行等42家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5%警戒線,其中超過20%的有12家,個別銀行不良率超過40%。
03
透過審計署揭開的底,才能解釋:
明明商業銀行整體不良率穩中向好,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的銀行機構被不斷減量呢?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已有184家小銀行獲批復合并/解散,數量是去年同期的7倍之多,且已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量。
銀行牌照何其珍貴,每一個被減掉的牌照,很可能曾是地方政府的“心頭好”,并關系到強大的利益群體。
要不是肉爛了,誰肯吐出來呢。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