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沒有退休金,這件事好像決定了子女能走多遠,能飛多高?一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現在直接和上一輩的養老金掛鉤了。
人社部的數據不是擺設。有穩定養老金的家庭,子女離職去搞點自己事業的比例,比普通家庭高出47%。反過來看,父母那邊沒保障的……近六成子女因為要考慮贍養問題,直接放棄去外地找工作的機會。一個選擇,背后是一本難念的經。
一個銀行的調研報告,數字可能讓人心里一沉。父母沒有退休金的家庭,應急存款的中位數就3。2萬。一場不大不小的手術,這點錢夠干嘛?可能連個零頭都填不上。
小區里就有活生生的例子。一對退休教師,老兩口退休工資加起來有九千多。孫子想學鋼琴,一節課五百塊,奶奶直接拍板:“用我的退休金!管夠!”他們家閨女,去年辭了會計工作,跑去云南開民宿了。朋友圈里曬的都是藍天白云,看著就……挺自由的。
對門的老張家,完全是另一個光景。老爺子靠收點廢品過活,老太太沒有社保。他兒子本來動了心思,想加盟個奶茶店,啟動資金算下來要二十萬。最后還是算了。他自己說:“我爹咳嗽一聲,我就得盤算著錢,哪有那個膽子去折騰?”一句話,把所有念想都堵死了。
錢是小事?有時候錢會磨損感情。
大學同學群里,有人就在那吐槽。三兄妹,為了老爹做透析的錢誰出,怎么分攤,在群里吵得不可開交,最后直接拉黑了對方。這事兒不新鮮。民政局的數據顯示:牽扯到贍養費糾紛的案子里,78%的家庭,父母是沒有退休金的。錢袋子和親情,就這么捆在了一起。
但是吧,有退休金就一定高枕無憂了?上海那邊冒出來一個新詞兒,叫“養老金啃老族”。有些年輕人一看父母每月到手八千,工作也不找了,直接躺平在家啃老。這又是什么操作?從一個極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
養老金其實就是個底線。是安全網,不是中彩票。
腦子清醒的家庭,都懂這個道理。父母的錢,就該是父母的錢,單獨放好。醫療補充險什么的,早點給配上。子女真有出息,是把這份安全感當成跳板,不是當成吊床睡大覺。網上有句話說得狠:“人家的爹媽是備用油箱,你家的爹媽是人力車夫。沖刺起來能一樣嗎?”
真沒啥神話可言。見過一個月拿八千退休金,結果被賣保健品的騙個精光的。也見過就靠著一張農保卡,自己包大棚種菜,一年也能搗鼓出十萬塊錢的。關鍵還是看這錢,能不能變成實實在在的保障,讓兩代人都能喘口氣。
現在年輕人聚會,都不聊星座聊八卦了。冷不丁就問一句:“你爸媽退休金多少啊?”
扎心……但又很現實。
網上到處是這種聲音!“別提創業了,我連換個工作都得等我媽復查結果出來才敢動”。“我奶奶退休金比我工資高,我們全家都哄著她,當寶貝一樣”。還有人抱怨:“最慘的是父母沒養老金還重男輕女,女兒就活該當提款機?”鄰居阿姨每月領了退休金,高高興興給孫子買樂高。我家奶奶領了低保,轉身去藥店給我買降壓藥。唉……
最近有個動向,廣東有些企業在試點“家庭保障賬戶”。從工資里直接代扣一部分錢,當成給父母的贍養儲備金。這個法子要是能推開,不知道能不能治好一些人的“養老金紅眼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