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突破了反諧振空芯光纖的全鏈條核心制備技術體系。
日前,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亨通光電展出的高性能空芯反諧振光纖產品備受行業關注。
據悉,第三屆鏈博會由中國貿促會主辦,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集中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關鍵環節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其中境外參展商占比達35%。
亨通光電攜空芯光纖新品亮相本屆鏈博會,不僅代表著亨通在新型光纖材料及制備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更標志著我國光通信產業在光通信核心技術領域打破傳統路徑依賴,為下一代通信網絡建設開辟了全新技術航道。
什么是空芯光纖?
光纖通信領域中,傳統實芯光纖長期依賴石英材料的折射率梯度全反射原理實現光傳輸,但石英材料固有的折射率限制、非線性效應、色散問題及損傷閾值低等不足,使其在大容量高速通信、高能激光傳輸等特殊場景中的應用受限。在此背景下,空芯反諧振光纖作為新型技術路徑應運而生。
空芯
反諧振
光纖能
為未來大容量高速通信、量子通信、高靈敏度傳感等前沿領域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據介紹,與傳統實芯光纖不同,空芯反諧振光纖的纖芯為空氣或氣體填充結構,通過反諧振微結構包層設計形成“光子圍欄”將光約束在氣體纖芯內傳輸。這種結構設計帶來了一系列技術優勢:傳輸損耗顯著降低、非線性效應大幅減弱、光傳輸速度接近光速,且傳輸帶寬更寬。這些特性使其在低時延傳輸、非線性光學、激光傳輸、氣體傳感等領域展現出獨特應用潛力,尤其為未來大容量高速通信、量子通信、高靈敏度傳感等前沿領域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此次亨通光電展出空芯反諧振光纖,標志著該公司自主創新突破了反諧振空芯光纖的全鏈條核心制備技術體系,解決了高精度石英拉管技術、精密預制棒制備、超精細拉絲控制、高效降損難題。性能測試顯示,其自研產品在特定波段的傳輸損耗已達到≤0.2dB/km的國際先進水平,且具備小批量交付能力,這標志著我國在反諧振空芯光纖的產業化進程中邁出實質性步伐。
從技術鏈條來看,亨通光電已構建起從設計仿真、原材料提純、預制棒制備到光纖拉制、測試驗證的完整自主研制體系,并通過自建測試平臺完成多項性能驗證。行業分析認為,這種全鏈條技術能力的突破,不僅為該類光纖的多場景應用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新型算力網建設需求提供了技術支撐,推動光纖通信技術向更前沿領域延伸。
產業化新突破
2025年,運營商多次啟動空芯光纖集采,標志著空芯光纖從技術驗證正式邁入規模化商業落地階段。行業分析認為,空芯反諧振光纖的產業化突破對我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戰略意義。
空心反諧振光纖的產業化突破為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競爭中增添了籌碼,也為全球光通信技術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型算力網建設對超高速、大容量、低時延傳輸的需求日益迫切。傳統光纖在面對T比特級傳輸、長距離量子通信等場景時已顯乏力,而空芯反諧振光纖的低損耗、高帶寬特性恰好契合了這些需求。行業專家認為,空芯光纖技術的成熟,將為我國6G研發、量子通信網絡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互聯等重大工程提供關鍵支撐,有助于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我國光纖通信產業數十年的積累與沉淀。從光纖預制棒技術的突破到特種光纖的國產化,我國光纖通信產業已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空芯反諧振光纖的產業化,正是這一體系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逐步下降,空芯光纖有望在未來5—10年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光通信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亨通光電的空芯反諧振光纖在鏈博會上的亮相,不僅是一項技術成果的展示,更是我國高端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次集中體現。這項突破為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競爭中增添了籌碼,也為全球光通信技術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隨著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空芯光纖技術將在更多領域綻放光彩,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采寫:高超
編輯:高超
指導:辛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