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重新為中國的城市方略定調:中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由增量擴展轉為存量提質增效為主,可謂此次會議最核心的論斷,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根據統計數據,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鎮人口由7.2億增加到9.4億,且呈現出全新的經濟圖景:19個城市群承載全國75%的人口,貢獻了85%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其中27座城市的GDP超過1萬億元。
中國的城鎮化是一場人類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大遷徙。進城——成為一個城里人——擁有一個城市戶口,曾經裹卷著千千萬萬人的悲歡離合。二元中國的鄉村與城市,不只是生活方式判若云泥,人的夢想和出路也天差地別。
中國的城鎮化也是一個由量變而質變、國計民生快速嬗變的歷史進程,當無數農村青年奔赴城市,中國也同步實現了工業化、實現了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實現了經濟總量躋身世界前列。從費孝通先生定義的 “鄉土中國”到今天的 “城市中國”,我們的城市治理體系范式,將迎來一個怎樣的變革?
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回答了這個問題。從10年前的“五個轉變”,到此次會議的五個“更加注重”,兩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這個歷史之問,給出了層層遞進的理念指向: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其中,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特色發展、治理投入、統籌協調等一系列論述,給出了城市發展要從 “面子”到“里子”,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的新綱目。
面對不會再有的大規模“進城”,我們設定在增長前提下的城市規劃、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科教文衛……都必須做出系統性調整,這要求我們祛除根深蒂固的增長主義價值觀——城市不應該只是一味做加法,它必須引入更為精細的運算法則:集約高效、治理投入……當然也包括做減法,做減法是促發展的一部分。
應該看到,在城市人口總量趨于穩定的前提下,人口加速向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便意味著當有的城市繼續增長時,必然有一些城市在收縮。直面一些城市“人口越來越少”的發展困局,就此成為城市主政者的“必答題”:當房地產業繁榮不再,城市不可能再攤大餅之時,城市的未來當如何謀劃。
毋庸諱言,當下相當一部分城市的經濟政策和人口政策,仍呈現出互為抵牾的價值取向——一方面高舉增長主義大旗,一方面則對戶籍放開政策遲緩遷延:在9.4億的城鎮常住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沒有城市戶籍,難以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身處于城與鄉的夾角之中。我們認為,這是當前城市發展提質增效的要務之一。
我們注意到,在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下,很多城市在競爭壓力下開始了“搶人”——爭搶高學歷的年輕人。而“進城”的年輕人也變得挑剔了,他們在選擇城市時考慮的不單單是就業前景,還兼顧了環境宜居、舒適便利、文教昌盛等城市“內里”,這就要求我們的城市必須迎合和轉身,緩緩步入到內涵式發展的軌道上來。
這是城市中國的新發展階段: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在繼續,人們從“此城”到“彼城”的腳步也不會停止。推動這一切的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個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城市,承載著每一個普通人的夢想。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