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未散,他們已在路上;夜幕深沉,他們仍在穿梭。7月17日,在靜安,一場分享會凝聚共識,一次騎行打卡紅色點位,一輛流動餐車裝滿溫馨關懷,更有七“新”活動,構建服務矩陣。
今年,靜安區總工會根據“融網強格”工作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緊密貼合陣地與網格需求,圍繞新就業群體關心關愛,創新服務模式與內容,以“騎士節”為契機,將可感可及的工會服務精準送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身邊,著力提升新就業群體的職業認同感與城市歸屬感,推動工會工作與基層治理網格體系深度融合,營造全社會尊重關愛新就業群體的濃厚氛圍。
“靜薈大家說”:凝聚網格共識,啟航服務新篇
7月17日,“靜薈大家說”之“驛網賦能”分享會在區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舉行。
活動通過“靜薈大家說”平臺,邀請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站長、網格代表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從不同視角,分享“幸福滿格”的生動實踐,為促進互鑒共進,深入推進工會賦能網格啟迪新思維、指引新航向。
現場,為推動工會工作深植網格的網格代表——彭浦新村街道第三綜合網格工作站站長管雅萍、靜安寺商圈網格黨建聯席會議聯絡員夏廈授予“工會網格合伙人”;為兼具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負責人與網格工作站負責人雙重身份的站長稅磊、浦燕蓉、強碧薇、邵芳澤、顧劍授予“驛網先鋒”站長稱號;為高溫天堅守崗位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發放送清涼慰問包。
鏈接“新”服務:“騎”遇百年征程,感悟關懷力量
“寶山路我們天天騎車路過幾十次,走進來才知道里面是和工會相關的展覽,原來我們也可以隨時來參觀。”一名美團騎手在上海總工會遺址展陳地參觀后感慨道。
當天,“‘騎’遇百年·驛網凝‘新’”騎行打卡活動火熱開啟。活動吸引了順豐、美團、餓了么、盒馬等平臺的近百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前來參與。
騎手們手持愛“新”地圖,穿梭于串聯紅色工運與“醫食住行”等“融網強格”服務資源的特色線路:
從上海總工會遺址展陳地出發,沉浸式體驗情景黨課,參與百年工運知識問答,收獲精神滋養的“文化關愛”;
走進暖新餐點,感受“餐食無憂”的暖心關懷;
探訪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體驗“安居樂業”“安康守護”“穩崗賦能”的舒“新”港灣;
到達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同時也是網格工作站的雙職能站點,感受“法治護航”與“溫情助力”的陣地溫度。
織就“新”關愛:流動服務入網,騎手幸福滿格
“騎士節”當天,一輛裝載著面包、飲品、棒冰等解暑食品的餐車,行駛到寧聚·暖新驛站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蘇河驛家”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彭浦鎮第四街區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大寧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
記者了解到,作為“夏送清涼”的獨特載體,“清新靜驛”流動餐車不僅為炎炎夏日中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送去一抹清涼,同時也擴大了“騎士節”活動的輻射效應,讓網格中的工會關懷更加深入人心。活動當天,流動餐車向400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發放清涼餐點。
賦能“新”生態:打造七“新”活動,構建服務矩陣
今年,區總工會積極回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實際需求,結合各街道特色資源與“騎士節”期間活動安排,全面落實工會職能賦能網格化治理的具體實踐,與街道共同打造凝“新”起點、關“新”驛站、傾“新”服務、健“新”暖巢、舒“新”港灣、安“新”橋梁、貼“新”保障2025年七“新”系列活動,構建全方位服務矩陣,賦能網格“新”生態。
區總工會表示
本次“騎士節”系列活動以“融網強格”為抓手,將工會服務從點上發力推向全域覆蓋。從經驗分享到實地體驗,從即時關懷到長效保障,靜安始終以黨建帶工建為引領,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每一項服務中感受職業尊嚴與城市溫度,共繪基層治理與職工幸福的同心圓。
記者:黃競競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上觀號作者:上海靜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