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一個傍晚,上海青浦山姆地下二層,莉莉把車倒進最靠近電梯的車位。她推著大號購物車,像往常那樣先繞到冰柜,再直奔零食區。
那張價值680元的卓越會員卡續費到第三年,她已經習慣了“閉眼買”,因為“山姆不會出錯”。
逛到貨架上堆積如山的好麗友派前,她卻猛地剎住了車。藍黃相間的價簽上,赫然標著49.9元——這個在普通超市常見的品牌,莉莉是第一次在山姆碰上。
就在莉莉感到困惑的那幾天,社交媒體上已經炸開了鍋。7月15日,山姆會員店因上架好麗友派、衛龍辣條等大眾超市常見商品,引發了眾多會員的不滿甚至憤怒。
(圖/《難哄》)
會員們的質疑在于,山姆的選品策略,要從“獨家”轉向“大眾化”了?
作為一種緊急公關,爭議最大的低糖好麗友派在7月15日晚從山姆App消失,但會員們并不買賬。在商品下架前,這款號稱“減糖健康”的派已收獲300多條差評。有消費者憤怒留言:“宣傳減糖,結果甜到齁嗓子。”
“誰能想到,山姆會因為一盒好麗友派被罵上熱搜?”莉莉感嘆道。
眾所周知,逛山姆、開市客這類會員制倉儲超市,在這幾年已成為像她這樣的新中產群體的生活方式。而人們愿意每年為山姆支付一筆價值不菲的會員費,圖的本是“別處沒有”的驚喜好物。
如今,驚喜成了樓下貨架同款,好麗友、衛龍排排站,如果是你,續費時,手指會猶豫嗎?
選品失焦,會員制名不副實
消費者最大的憤怒,并非因為那盒好麗友。
老會員艾奇的感受最直接。她在山姆App里翻了又翻,常買的太陽餅、低糖蛋黃酥,早已沒了蹤影。“當了5年卓越卡會員,感覺現在的山姆,有點陌生了。”
那些曾經讓她搶破頭的爆款一批批地下架,取而代之的卻是便利店隨手可買的品牌,讓她心里愈發不是滋味。
必須說明的是,據不同媒體核實,引發爭議的幾款商品——低糖好麗友派、徐福記燕麥藜麥蛋糕、芥末味板燒蝦餅、溜溜梅智利無核西梅干,其實是山姆的“特供款”,其他地方買不到。比如爭議最大的低糖好麗友派,號稱減糖80%、加濃30%可可、0反式脂肪,看這配方,也確實符合山姆“嚴選零食”的門檻。
(圖/《昨日的美食》)
但問題的根源并不在此,讓艾奇這類老會員們心里別扭的是:花了幾百元辦卡,面對這些品牌,卻覺得“不山姆”了。
“我們真不是挑好麗友的刺兒”,一位會員跟《新周刊》直嘆氣,“關鍵是,山姆挑東西的眼光,好像不一樣了。260塊會費,不是給不起。我們付這個錢,圖啥?不就圖山姆能幫我們把把關,篩掉那些到處都能買的東西嗎?要是連這個基本盤都守不住,明年還續它干啥?”
毫無疑問,在消費者看來,山姆能火這么多年,靠的就是“花錢買選品”的道理。
在山姆原中國區CEO文安德掌舵的時代,山姆走的是“精挑細選”路線:把商品種類(SKU)從上萬種大幅砍到約4000種,幫會員提前篩掉了不靠譜的商品;又于2016年通過入華20年來首次漲會費,吸引愿意為品質和服務多花錢的人。
(圖/《昨日的美食第二季》)
山姆借此在中國成功建立起了一個“中產俱樂部”——大多數消費者愿意掏那260塊年費,本質上買的是山姆團隊對全球4000個SKU的嚴選能力。從澳洲牛排到網紅瑞士卷,從自家招牌Member's Mark到外面買不到的獨家貨,山姆靠著“精挑細選、寧缺毋濫”,給中產顧客造了個夢:在這兒花錢,買的是品質,是省心,更是種“不一樣”的感覺。
數據也證明這招兒管用:2024年,山姆在中國的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光會員費,山姆就收了超過13個億,占了總收入的15%。更厲害的是,辦卓越卡的老會員,92%都愿意接著續,他們撐起了山姆六成的生意。
只是,在如今選品失焦的爭議之下,山姆構筑起來的中產幻夢被當眾拆掉了。
當衛龍辣條、徐福記點心這些超市里隨處可見的牌子,被山姆包裝成“特供商品”,甚至玩起“隱身術”(比如盼盼品牌名改用拼音“PANPAN”),會員們不干了。原因無它:不僅花260塊買來的“品質生活”被稀釋,還感受到了一種濃厚的“背刺感”。
(圖/《昨日的美食》)
類似的失望情緒在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抱怨山姆選品“看不懂”“越來越怪”的聲音越來越多。“山姆當年的成功在于讓會員相信‘為服務和品質付費’,而非進門為便宜貨付費。”一名用戶曬出去年的購物單做對比:89元/盒的網紅麻薯消失,新上架的徐福記糕點69元/盒,配料表卻多了三種添加劑。
過去幾年里,中國倉儲會員超市這塊蛋糕是在變大,但顧客的嘴也變“刁”了。艾媒咨詢報告指出,消費者對“獨家性”和“健康屬性”的要求日益嚴苛。
對山姆來說,想牢牢抓住這些中產家庭的心(和錢包),本應在“供應鏈創新”和“會員最在意的品質”之間,走穩平衡木。但現在看來,它的避重就輕,讓其狠摔了一跤。
山姆會員店,走進夾縫中
山姆緣何犯下此等動搖根基的低級錯誤?一半在自家策略變了,一半受大環境所逼。
零售圈里有個說法叫“千億魔咒”,因供應鏈延伸、產品質量把控、日常運營成本等挑戰加大,生意做到千億規模,觸頂后很難突破。更別說現在大家都捂緊了錢袋子,這對主要靠中產捧場的山姆來說,增長壓力可不小。
看個關鍵數字就明白了。盡管山姆會員數量持續攀升——從2022年的500萬增至2024年的近900萬,但會員的平均價值卻成謎。沃爾瑪自2023年起,再未公布山姆的單客利潤或年均消費,2022年會員年均消費約1.3萬元成為可查的最后一筆數據。
增長故事與真實盈利之間,出現真空地帶。
當中產消費力帶來的增長性被打上巨大問號,山姆也在悄悄放下身段,推出了被網友冠以“窮鬼三件套”標簽的親民組合(30枚24.5元的雞蛋、2升17.9元的鮮奶、24元8個裝的貝果)。
(圖/《我的人間煙火》)
不難看出,對于如何繼續在中國市場做大蛋糕這件事,山姆實際門兒清——既然光靠老會員不行,那就嘗試跨越階層,得把那些還在門口猶豫的、偶爾才來的“邊緣戶”,變成鐵桿粉絲、氪金用戶。
2025年初,山姆中國宣布“換帥”。彼時,在華掌舵整整12年的山姆總裁文安德(Andrew Miles)退休了,接棒的是負責沃爾瑪國際業務的老將Jane Ewing。后者使出了更猛的招數——加速本地化,開店要更快,市場要下沉。
今年,山姆對組織結構也動了“手術”,比如把華東大區分拆成江蘇、浙江、上海三個獨立區域,讓一線有更多決策權,反應更快。更關鍵的是開店計劃大提速:從過去一年開6家左右,直接上升到8至10家,而且方向是下沉——沖向二、三線甚至縣級城市。
(圖/《昨日的美食 第二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邊是多年積累的高端光環,另一邊是對更多“普通錢包”的渴求,處于壓力下的山姆無疑正在嘗試“摘掉”王冠。但這條路,也讓山姆走進了定位的夾縫。急著擴大地盤、拉新會員的過程中,山姆有點撕裂了,以至于造成選品風波的連鎖反應。
此次選品風波之前,山姆的供應鏈已經頻頻亮起紅燈。
2024年9月,山姆10天內被曝出5起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牛奶包裝附蟲卵、鮮肉月餅吃出牙齒等;2025年,牛奶喝出塑料片、牛肉餅含橡皮筋等事件頻發。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山姆的投訴已超過1萬條,問題涵蓋奶粉異物、食品發霉、酸奶變質,等等。
同時,山姆本地化步子加快,更多中國制造和本土品牌進店,這很正常。但問題在于,不能為了“接地氣”就放低門檻。比如,牽手曾因“中外用料雙標”鬧過風波的好麗友,又或是試圖通過包裝將衛龍、盼盼等“去品牌化”,這種做法不僅容易讓人一眼看穿,也丟失了人們對山姆嚴選的信任。
(圖/《難哄》)
會員制零售的核心,說到底無非就是“信任”二字。
過去五年,數百萬中國的山姆會員們,是它最深的護城河。消費者付會員費,圖的就是能“閉眼買”的安心和品質保障,對品質下滑沒有太多的容忍度。
身處增長壓力與品質管控雙重夾縫,山姆現在最要緊的功課,是趕緊把供應鏈和品控這塊短板補結實了。要是守不住品質這個命根子,跑得越快,摔得可能越狠。
畢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信心這東西,建立起來何其難,崩塌卻只需一瞬間。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換帥、管理框架大調整后,山姆會員店對中國市場嚴重誤判》 餐飲老板內參 2025 -7-16
2.《僅因下架好麗友派的山姆會員店,為何成為2025年最大危機?》 財聞網 2025 -7-15
3.《山姆下架多款口碑商品上新好麗友,讓會員破防的豈止性價比?》 紅星評論 2025 -07-15
4.《山姆賣好麗友,會員的天塌了》 財經天下 2025 -07-16
作者 |黑莓|DR運營| 七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