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
三伏天來了,熱得不是普通人撐不住,是高血壓患者的“試煉期”。醫生一句話點破重點:“早起流點汗,勝過午后吹空調?!?/strong> 可惜,很多人不但沒動起來,反而在夏天最容易犯五個致命的“生活壞毛病”。命是自己的,別讓壞習慣成了高血壓的催命符。
空調太爽?小心“血壓坐過山車”
別看三伏天熱得讓人想鉆進冰箱,高血壓患者卻得對空調“有點敬畏”。溫度落差大,血管收縮快,血壓波動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尤其是從悶熱的戶外突然進入冷氣房,交感神經被迅速刺激,血壓可能“蹭”一下飆高。
臨床上,夏天中午因腦梗、心梗入院的患者,很多就是從“過冷環境”走出來的。建議溫馨點:空調溫度別低于26℃,別對著人吹,出門前先關空調,在室內緩一緩再走。
“能躺就不站”?血壓高的不是懶,是命懸一線
三伏天很多人熱得懶得動,尤其是飯后一躺,電視一開,一下午就過去了。高血壓人群這時候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久坐不動”。
長時間不動,血液循環變慢,血管彈性下降,血壓容易“憋”在高位出不來。更別說,腹部肥胖、代謝異常也默默找上門。
醫生建議:寧可早起動一動,哪怕只是晨間走個30分鐘,也比整天“空調+沙發”來得安全有益。運動雖熱,但對血管是“開窗通風”,讓血壓有出口。
夜宵“續命”?其實是在續高血壓的命
夜里熱得睡不著,吃個宵夜壓壓驚?這宵夜吃得不是飯,是負擔。高鹽、高脂、高糖的夜宵,會讓血壓在入睡前上演一波“高潮”。同時,吃得晚會影響胰島素代謝,擾亂內分泌系統,讓高血壓的根基更穩固。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晚飯最好在7點前吃完,睡前4小時別再吃東西,實在餓了,來點脫脂牛奶或半個香蕉也行,但別動燒烤、鹵味、泡面這些“地雷”。
“喝水少一點,出汗才不多”?誤會大了!
很多高血壓患者怕熱出汗,就故意少喝水,想著“我不喝水,就不出汗”。這可真是“一刀切”地傷自己。
三伏天人體出汗多,血液黏稠度本就高,再缺水,血液像泥漿一樣難流,容易堵在心腦血管里。輕則頭暈乏力,重則誘發心梗腦梗。醫生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喝水1500-2000ml,不渴也要喝,少量多次,別等口干才想起水杯。
“不睡覺又不會死”?熬夜才是血壓殺手
夏天晚上涼快,很多人就開始“夜生活”:刷劇、玩手機、打游戲……夜越深,心越興奮,血壓也越不安分。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正常作息者高出37%(數據來源: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2023年度報告)。
熬夜不僅讓血管沒得休息,還會打亂褪黑素分泌,影響血壓調節機制。真正的“續命水”不是咖啡,而是晚上10點前的好覺。夏天建議順應自然節律,晚睡不晚于11點,保證6-8小時高質量睡眠。
很多人以為高血壓就是“老年病”,只要吃藥就能管住。其實,生活習慣才是決定血壓穩不穩的“遙控器”。醫生常說:“藥是救急的,習慣才是救命的?!?/strong>
尤其三伏天,氣溫高、濕氣重、情緒煩躁,都是“血壓的興奮劑”。這時候如果還在犯“空調太冷、夜宵太多、運動太少、喝水太少、熬夜太猛”這五大惡習,那血壓就像火山口,隨時等你一個“爆”。
高血壓不是靠忍的,也不是靠“扛”的。三伏天雖然熱,但也是調節血管彈性、優化生活節律、穩定情緒的“黃金期”。寧可早起跑步30分鐘,也別犯這5個錯。
哪怕你現在血壓還沒飆上去,長期積累的風險也正在“靜靜蓄力”。別等體檢報告紅了,才想起醫生說過的話。
寫到這兒,大家或許該問自己一句:這個夏天,我是不是也在悄悄把血壓“養肥”了?高血壓不是一朝一夕的“風吹草動”,而是日積月累的“自我放縱”。別讓夏天成了血壓的“助燃劑”,讓它成為你調養身體的“轉折點”。
參考文獻 ①.中國高血壓聯盟.中國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管理指南(2022年更新版)[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2,50(12):1037-1043.DOI:10.3760/cma.j.cn112148-20221202-0084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