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在《醬園弄》這部電影的宣傳上,好像有點不上心,章子怡跟她說話,她第二天回,電影節走紅毯,她不去,首映禮,她也沒去,除了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她幫忙說了幾句,后面就沒聲了。
有人就問了,是不是作品里自己不是主角,就不想費力氣宣傳了?趙麗穎還演了《醬園弄》,她也不是主角,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陳可辛,里面還有章子怡、李現、雷佳音。
楊冪在攻城略地,姿態強悍得不像個守江山的人
楊冪這些年,一頭扎進電影圈,頭破血流也沒回頭,從《小時代》的票房神話到后來的一系列“票房毒藥”,她這股不服輸的狠勁,圈內人盡皆知,今年,她手握陳可辛的《醬園弄》和雷佳音的《長安的荔枝》,擺明了就是要跟大銀幕死磕到底。
這股狠勁,首先體現在她對自己“臉面”的極致管理上,《長安的荔枝》首映禮,38歲的楊冪狀態好到驚人,緊致的臉龐,清澈的眼神,仿佛歲月這把殺豬刀在她這兒自動卷了刃,一件普通的宣傳T恤,硬是讓她穿出了高定的質感,不是衣服抬人,是人給了衣服靈魂。
這種視覺上的“逆生長”,不是簡單的醫美或保養能概括的,而是一種高度自律下對公眾審美的精準狙擊,她深知,在這個看臉的行業里,一張沒有疲態的臉,本身就是最硬的通行證,是一種無聲的宣言:我還在巔峰,我還能打。
更重要的是,她開始真正“豁出去”演戲了,以前的楊冪,演什么都像在演她自己,漂亮,但隔著一層紗,可在《長安的荔-枝》里,那個雨中送別丈夫的“含淚微笑”片段,卻讓人看到了蛻變。
眼眶里兜著淚,嘴角卻要強撐著笑,手指微微顫抖地整理衣襟,那種生離死別前的克制與深情,是以前的她從未有過的層次感。
她甚至不惜素面朝天,穿上粗布襦裙,主動打破自己“美艷”的標簽,這種對自己羽毛的“不愛惜”,恰恰說明她想明白了:流量的泡沫再美,也撐不起一個演員的后半生,唯有作品和演技,才是能讓她在四十歲、五十歲后依然站穩腳跟的硬骨頭。
她那份通透的“人情世故”,才是最鋒利的兵器
如果說演技上的開竅是硬實力,那楊冪的情商,就是讓她所有努力都能被看見、被放大的軟實力。
首映禮上,她的一舉一動,都堪稱職場教科書,親昵地喊小演員“寶貝”,主動幫她調整話筒和站位,既溫暖又自然,跟導演大鵬互動,開玩笑般“營銷CP”,既增加了影片熱度,又顯得親密無間。
最高光的時刻,莫過于那次“讓C位”,論資排輩,她站在中間本也無可厚非,但她卻主動往旁邊站,被大鵬拉回中心后,順勢一句“李夫人必須站在李善德身邊”,既給足了男主角面子,又巧妙地將個人行為融入了角色宣傳,一箭雙雕。
這波操作,看似云淡風輕,實則滴水不漏,她傳遞出的信息是:我尊重規則,也尊重同伴,我不爭不搶,但光芒自來,在人人都想當主角的娛樂圈,這種“以退為進”的智慧,比任何通稿都管用,它能化解潛在的嫉妒,贏得路人的好感,最終將無形的口碑,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人氣和資源。
趙麗穎的擰巴
相比楊冪的殺伐果斷,趙麗穎近期的狀態,則透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擰巴”,她明明是85花里最早憑借《知否》《風吹半夏》等正劇完成口碑轉型的優等生,如今卻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爭議的導火索,往往是她的言行,早年“把楊冪粉絲認錯”的耿直發言尚可歸為年輕氣盛,但近期在直播中脫口而出的不雅詞匯,則讓她的“真性情”人設打了折扣,作為頂級藝人,一言一行都被無數雙眼睛盯著,這種缺乏邊界感的表達,傷害的不僅是路人緣,更是她多年辛苦積累的專業形象。
更致命的,是她在工作上表現出的“消極感”,同樣是參演《醬園弄》,楊冪那邊搖旗吶喊,恨不得把電影刻在身上,趙麗穎這邊卻異常安靜,章子怡主動示好曬合照,她隔天才慢悠悠回應,戛納紅毯、國內首映,兩大宣傳重鎮她統統缺席。
這種姿態,粉絲或許能解釋為“專注拍戲,不喜俗務”,但在外人看來,更像是一種非暴力不合作,一部電影的成功,離不開所有主創的齊心協力,這種近乎“隱身”的宣傳態度,無論是不是因為番位問題,都顯得缺乏團隊精神,也辜負了觀眾的期待。
演技的舒適區,是比爭議更危險的信號
比“消極營業”更讓人擔憂的,是趙麗穎演技上的固化,曾幾何時,她的“眼技”是出了名的靈動,是她從一眾小花中脫穎而出的利器。
但近來,無論是古偶還是現實題材,她似乎都偏愛一種“故作高深的面無表情”的演法,誠然,高級的表演是內斂的,但內斂不等于呆板,觀眾開始覺得,她的角色情緒越來越單一,表演模式也越來越趨同,缺少了當年那種能瞬間擊中人心的鮮活感。
連一向犀利的編劇汪海林都公開評論,認為她的演技不如楊冪,這話雖有爭議,卻也反映出一種趨勢:當你的進步速度跟不上觀眾的審美疲勞速度時,原地踏步,本身就是一種倒退。
趙麗穎的困境在于,她似乎想用一種“我只靠作品說話”的清高姿態,來對抗娛樂圈的浮躁規則,這份初心是可貴的,但她可能沒意識到,當作品本身也開始受到質疑時,這堵高墻,就成了困住自己的囚籠。
江湖路遠,看的從來不是一時的風光
楊冪和趙麗穎的這場“隔空較量”,其實早已超越了個人恩怨,而是娛樂圈生存法則更迭的生動寫照。
那個單靠顏值和話題就能橫著走的流量時代,真的結束了,觀眾的眼睛越來越毒,他們要看的是真本事,是能讓人共情的表演,是值得回味的作品,楊冪的“破釜沉舟”,就是看透了這一點。
同時,這個行業對藝人的要求,也早已是立體的,你不能再是一個只會躲在角色背后,不問世事的“戲癡”,你的情商、你的談吐、你的合作精神、你處理危機的能力,這一切共同構成了你的商業價值和職業生命力,楊冪把這一切玩得爐火純青,而趙麗穎,則明顯在這些“軟實力”上吃了虧。
說到底,中年女演員的出路,不在于拼命維持“少女感”,而在于擁抱歲月贈予的智慧與通透,敢于打碎過去的自己,敢于嘗試更復雜的角色,更要敢于直面這個復雜的世界,學會在規則里游刃有余地舞蹈。
流量會過期,美貌會凋零,但一個人審時度勢的智慧和不斷進化的能力,卻能穿越周期,江湖路遠,誰能笑到最后,看的從來不是一時的風光。
結語
娛樂圈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百態與演藝之路的艱辛,楊冪與趙麗穎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生動的教材,告訴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沒有一勞永逸的成功,只有永不停歇的奮斗,無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應保持一顆謙遜、進取的心,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就像楊冪一樣,用實力和情商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也希望趙麗穎能重新審視自己,突破自我,找回曾經的銳氣與光芒,畢竟,娛樂圈的舞臺很大,容得下每一個努力追夢的人,但舞臺也很小,容不下任何的懈怠與停滯,讓我們期待她們在未來能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作品,共同見證她們在演藝道路上的再次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