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沆瀣一氣,
來形容氣味相投,
現在多含有貶義,
有點狼狽為奸的意思。
那什么是沆瀣呢?
沆,hàng。
瀣,xiè。
兩個字是三點水旁,
因此都和水有關系。
沆,大水大澤,
也有霧氣的意思。
瀣,指夜間水氣,
或者可說是露水。
沆瀣。合在一起,
也常指夜間水氣。
沆瀣,本質相同,
可認為都是水氣。
沆瀣一氣這個詞,
就相對好理解了。
沆瀣一氣這個詞,
其實還有個典故。
宋代學者錢易的
《南部新書·戊》中記載:
“崔沆放崔瀣……沆瀣一氣”
唐僖宗年間,有兩個人,
一個叫崔沆,科舉考官,
一個叫崔瀣,科舉考生,
因為崔瀣是崔沆的門生,
故崔沆放水,崔瀣上榜。
沆瀣一氣一詞,就是這么來的。
注:唐僖宗時期,是唐朝末年,
也就是著名的黃巢起義的時期,
崔沆主考,崔瀣上榜的那一年,
也正是黃巢起義爆發的那一年,
與黃巢同年起義的,有王仙芝,
王仙芝先起兵,黃巢隨后響應,
后王仙芝戰死,黃巢成為統帥,
但起義軍最終都被唐僖宗平定。
黃巢其實也頗有才學,
他曾留下詠菊名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該詩是他科舉失敗后所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