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峰
7月19日,廣東佛山順德區、南海區、禪城區分別更新基孔肯雅熱疫情信息,截至2025年7月18日,三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199例,均為輕癥。
其中,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禪城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2例,主要集中在石灣鎮街道、張槎街道;南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16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
據此前通報,三區中,佛山順德區最先于7月8日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之后,疫情確診人數持續上升。7月15日,作為與佛山相鄰城市,廣州市疾控中心也發布緊急提醒,稱廣州存在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語,意為“彎曲”,形象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關節痛而身體彎曲的典型癥狀。這種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斑蚊”)傳播,與登革熱的傳播途徑高度相似。各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發病。
人感染基孔肯雅熱病毒后,潛伏期1-12天,通常3-7天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明顯的關節疼痛或皮疹;還常伴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倦等不適。多數患者為輕癥,大約一周可治愈;重癥及死亡病例較為少見。醫生建議,一旦出現發熱、關節痛或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早期對癥治療,可有效緩解不適癥狀。
目前基孔肯雅熱尚無可用的疫苗,與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預防相似,防蚊滅蚊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基孔肯雅熱發病后一周內患者血液中含有病毒,這時可能通過伊蚊叮咬傳播給他人。
7月18日至19日,佛山禪城區、南海區和順德區分別發布《告全體市民書》,稱當地基孔肯雅熱疫情個人感染風險持續上升。為迅速降低蚊蟲密度,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擴散風險,現號召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學校、建筑工地、村(社區)、家庭及全體市民,于7月19日至20日(本周末),集中開展以清除蚊蟲孳生地和殺滅成蚊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為切實保障廣大市民及家人的健康,請廣大市民朋友們積極行動,充分利用周末時間,及時清除蚊蟲孳生地,殺滅成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