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必須查清根源嚴懲不貸
2025年7月16日上午9時起,杭州余杭區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多個小區居民發現家中自來水散發刺鼻異味,被描述為“死老鼠味”“化糞池味”“塑料燃燒混合農藥味”等。
問題持續近15小時,直至當日午夜仍有居民反映水質異常,45萬常住人口的正常生活被嚴重打亂。居民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誤用污染水做飯、洗澡甚至喂養嬰兒,引發集體恐慌和搶水潮,超市瓶裝水被搶購一空,部分居民被迫上山接山泉水或入住酒店洗漱。
居民實測顯示,放水初期自來水呈灰色,用棉柔巾包裹水龍頭過濾后,出現深褐色沉淀物;持續放水半小時后,沉淀物顏色加深至黑褐色。盡管水務公司宣稱17日水質已恢復,但居民反映殘留濃烈消毒水味,且沉淀問題未徹底解決。
余杭水務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應急響應與處置,也引發了居民的強烈質疑。該公司稱上午9時檢測到異味,卻沒有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處置,而且直至晚間21時44分才發布首份通報,整整延遲了12個多小時,使得居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持續使用污染水。
在應急措施執行上,雖然號稱16日16:30主管網恢復,但末梢支管“存水”殘留問題持續到17日深夜。而且二次供水箱清洗依賴物業,部分小區未能及時完成沖洗。而在補償方案上,每戶僅減免5噸水費,這與居民實際遭受的損失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此外對于凈水器損耗、醫療費用等關鍵訴求,更是避而不談。
關于污染原因,目前官方與民間推測眾多,但尚無定論。水務公司稱嗅味指標波動源于苕溪原水短時污染,卻未公布污染物成分,監測的敏感度遭到質疑。
此前,苕溪尚有的確曾發生過水污染事故,如2020年雙浦垃圾處理點污水混入市政管道,居民難免懷疑此次是水源污染卷土重來。而網傳“糞水管誤接”雖被辟謠,但水中檢測出糞臭素,又讓居民不免對管網錯接或泄漏產生懷疑。此外,放水后沉淀物也凸顯出輸水管道老化、腐蝕等問題,加之余杭水廠2023年曾因違規施工被罰,管理漏洞顯而易見。
這一事件深刻暴露了部分地區城市供水系統的治理短板。在監測機制上,水質嗅味檢測依賴人工,缺乏實時預警,致使污染水進入管網才被察覺。跨部門協作方面,居民投訴時,水務公司、環保局、12345熱線相互推諉,部門間的協同合作缺乏協同。在韌性城市建設上,供水管網老化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與中央“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的要求嚴重脫節。
為徹底解決此次事件遺留問題,重建居民對供水系統的信任,必須采取有力行動。
首先,應由上級環保部門介入,對苕溪上游企業、污水處理廠展開全面排查,鎖定污染物來源,對隱瞞或篡改數據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其次,設立專項基金,擴大賠償范圍,建議每戶補償50噸水費,同時承擔居民醫療費、濾芯更換費等。再者,構建供水安全長效機制,升級監測體系,在取水口安裝生物毒性在線監測儀;制定管網更新計劃,明確二次供水設施清洗責任主體;制定應急響應標準,要求水質異常1小時內全渠道預警,并同步提供應急供水渠道。
水污不可用,民心不可欺。余杭自來水污染事件,絕非簡單的技術故障,而是城市治理過程中對民生底線的嚴重忽視。每延遲一天公布真相,公眾對政府和相關部門的信任就會多流失一分。只有以刀刃向內的決心嚴查嚴懲,全力重構透明高效的水務體系,才能讓居民重新擁有“一杯清水”的安全感,守護好城市治理的民生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