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不相逢,歲月流轉自有痕。老來無事便是福,莫讓余生多憂困。
或許你已經聽說過這樣的故事:
一,老李頭,一生勤苦,年過花甲,肩上的重任也終于卸下。
他開始拿著并不算多的退休金,兒女也各自成家立業。然而,他卻總覺得“閑太久了沒用處”,常被小區里人喊去打零工,掙幾個辛苦錢,內心仿佛才踏實些。
可有一天,身體支撐不住了,他才明白,有些付出,并不值得;有些堅持,不過是“怕閑”的錯覺。
其實,到了花甲之年,養老不易,退休金再少,也別再隨便打工。原因有三,你可曾想過?
晚景安穩,勝過萬貫家財。
年輕時拼搏為奔前程,老來最該守住的,是這份安然的日子。
你喝杯茶,看花開;風吹滿院,日曬半床。外面的世界依舊喧囂,而自己的小家,才是軟和的棲息地。
再多的工資,不敵一個好身體;再多的零花,不及一次平安無事的睡眠。
余生不長,若把本就隱衰的筋骨,再透支在勞作之中,美好的老年時光,終究悄然溜走。
你的健康,是孩子們最需要的養老保障。
二,老人打工,總有難言之隱。
是為了貼補家用,還是為了怕被嫌棄?現實里,不少老人不是喜歡“忙”,而是不敢閑下來。
怕自己成了家庭里的負擔,怕被人指指點點。
但你是否知道,這些“多得無用的錢”,往往在醫療費用、意外風險面前變得微不足道?況且,六十之后的體力精力,已遠不及前。若為了一時的“能干”,惹上一身病痛,到最后,受苦的還是自己。
親情的溫度,不靠你多做幾天的苦活累活來加溫。
三,自我價值,不靠勞作定義。
人到老年,并非“沒有用”。
許多父母,覺得不工作就無所依,怕沒有價值感。其實,你對家人的陪伴、對子女的關心,對孫輩的呵護,都是一種無聲的財富。
有句話很美:“歲月靜好,是家有長者。”你的笑容,你的經驗,你安然自若的姿態,是晚輩最大的力量源泉。
試著把精力轉回自身,你可以讀書寫字,可以學插花練書法,可以約老友同去早市晨練,也可以在傍晚獨自散步,看街角的落日一點點沉下。
不工作,不等于“不努力生活”。
是選擇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和時間和解。試試放緩腳步,不必再趕。
“案上清茶一本書,安坐光陰好時光。”這,便是六十后最美的生活風景。
有人問,退休后錢緊張怎么辦?但事實是,不論退休金多少,老來都是要學會知足。
節省一點,總比過度透支身體強百倍。多年打拼,辛苦半生,換來的恰是此刻可以安心喘息的資格。
所以,到了六十歲,若還想著重走年輕時的老路,那是跟自己較勁,也是對家人的不安。把握好健康,珍惜身邊人,生活雖簡,心安則富。
就像詩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你的精彩,正當時;你的歲月,剛剛好。
愿你晚年不必為錢奔波,不必為外界的聲音迷茫,守住平淡,安享余生,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