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信托之爭反轉:一場賬戶歸屬謎案的背后
今年7月,一場涉及巨額資金的家族紛爭,讓整個娃哈哈集團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原本看似穩妥的繼承安排,被不斷曝出的證據徹底打亂,關于21億美元究竟歸屬于誰,成為各方博弈的核心。
背后的起因得追溯至宗慶后去世前后的種種傳言。一直以來,外界普遍認為宗慶后為避免子女間財產矛盾,早早就設立了家族信托,將大額資產通過香港離岸賬戶進行管理。可事態進展卻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樣順利。
香港匯豐銀行最近傳出的消息,把這場信托風波推向高潮。和此前廣為流傳的“宗慶后信托已成立”說法不同,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并未查到宗慶后曾在港設立信托計劃。乍一聽這一消息,相當讓人意外。因為如果真的已經設立信托,那無論是高院提起訴訟,還是資金動用,都應有信托主體作為被告,但現實中并沒有。
這樣的結果讓杜建英及其三名子女的訴求面臨了根本性難題。最初,他們希望通過法律凍結香港賬戶,要求宗馥莉返還信托權益及經濟損失,但信托本身是否存在就成了最大爭議點。如果最終認定只是公司海外運營資金,而不是以個人名義設立的信托,宗馥莉作為企業負責人使用賬戶內的部分資金也就有了合理解釋。尤其是在今年5月,宗馥莉代表母公司從賬戶中提取了110萬美元,用作公司正常開支,這個動作為賬戶定性提供了佐證。
圍繞著這筆資金的流向和屬性,外界分析眾多。若這21億美元屬于娃哈哈集團公司,不僅公司內部賬目清楚,公司治理層必然知情,資金的流出和運作都需要嚴格審計。可如果是宗慶后的個人資產,涉及的外匯額度和流程又遠超一般人能依法辦理的范圍。
對于杜建英來說,這步棋意義重大。她本人在浙江企業圈也是有頭有臉,被認為不亞于宗馥莉的鐵腕人物。此前大筆捐贈西湖大學、浙江大學,公開身份和實力都是板上釘釘。此前與宗馥莉的“對決”不只是錢這么簡單,很可能還是她對娃哈哈海外產業鏈控制權的爭奪。
訴訟過程變得更加復雜。由于宗慶后去世后遺產繼承權進入法律程序,民法典中明確規定非婚生子同樣擁有繼承資格。針對信托基金歸屬不明的尷尬現狀,如果杜建英及三子能從遺產分配角度發力,仍有機會獲得部分財產。但這一次,他們想要憑借所謂信托“分割蛋糕”,幾乎沒有勝算。
就在這場風暴逐漸擴大時,杭州財政部門也介入調查。因為涉事資金數額巨大,連國有資產是否有異常流出都被提上日程,早就超過了家族成員之間的私下紛爭。現在,除了娃哈哈上下,不少旁觀者都在關注,這場案子的結局將如何影響集團未來走向,以及家族成員到底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事件一開始,杜建英方面咬定宗慶后生前親口承諾過信托基金,還表示所涉賬戶專為非婚生子女利益設立。但宗馥莉則多次提出,賬戶為公司戰略儲備金,完全不同于家族信托。這兩個說法直接對立,直到具體證據披露才有了分曉。此時外界注意到,如果信托根本未生效,或者僅停留在意向階段,所有圍繞信托展開的官司邏輯基礎都不復存在。
從社會影響來看,這不只是宗馥莉和杜建英子女之間的官司,已經引發輿論關注。畢竟21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超過百億,隨便一個細節的流轉都會牽動公司命運以及家族整體聲譽。
目前來看,各方依舊沒有公開發表意見。信托設置與否的真相、公私資金邊界的厘清,和由此觸發的一系列家族關系裂痕,都懸而未決。而最終法院如何裁定賬戶歸屬,又會為中國民營企業家族財富傳承畫下怎樣的注腳,外界只能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