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敘利亞南部再度陷入緊張。一邊,是以色列軍隊踏入黑門山區、對敘國防部大樓實施精準打擊,另一邊,則是中東11國少見地達成共識,聯手譴責以色列軍事行動,敦促其停止干涉敘利亞內政。看上去,沖突的導火索依然是敘利亞境內長期難解的族群矛盾,但各方的較量早已超越內部摩擦,上升為地區博弈的縮影。
這輪局勢的變化,明顯和以色列抱有的地緣野心脫不了干系。打著保護德魯茲人的旗號,內塔尼亞胡公開宣稱要確保敘利亞西南部非軍事化。然而,實質上,以色列采取的卻是直接軍事占領,還在原本就高度敏感的戈蘭高地周邊地區安營扎寨。
歷史經驗證明,只要以色列插足某個地帶,那片土地幾乎沒什么機會回歸原主。而德魯茲人身份也似乎成了這場擴張的“最佳道具”,但外界其實清楚,這不過是借口——目標就是更多的敘利亞領土和緩沖區。
對于敘利亞而言,局勢早已不是簡單的治安維穩。自政權更迭后,南部一片混亂。朱拉尼領導的武裝力量抗敵力極差,面對以色列空襲幾乎不敢還手,700多名士兵陣亡后狼狽撤退,還火速與德魯茲武裝簽訂了停火協議。
從掌控大局到被逐步瓦解,朱拉尼缺乏治理敘利亞的能力和魄力,導致當前局勢進一步碎片化。說到底,整個南部如今誰都難以徹底說了算,反倒給了以色列趁虛而入的機會。
以色列的動作引發了區域性警惕。7月17日,約旦牽頭聯合十國公開表態支持敘利亞獨立,反對任何外來干涉,更點名譴責了以色列的行為。
這種反應并不難理解。對于中東其他國家來說,以色列這次出兵敘利亞,今天是敘利亞,明天會不會輪到自己?沒有國家愿意成為下一個試驗田。這股區域壓力雖然給以色列帶來了一些輿論阻力,但眼下并未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收斂跡象。
可以看得出,對以色列來說,現在最關鍵的是利用敘利亞局勢真空,實現勢力進一步向外擴展。而對于局內的敘利亞人,包括朱拉尼這樣的地方勢力,不作為只會讓外部力量更加肆無忌憚。中東格局在這一局,誰能頂住壓力,誰又會成為下一個被吞噬的對象,恐怕很快就會揭曉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