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方取消制裁的消息還在布魯塞爾的外交圈里發酵時,歐盟的制裁名單像深夜悶棍一樣砸了過來——整整10家中國機構被拖進黑名單,兩家東北邊境的農村商業銀行赫然在列!
三天前,中國剛親手拆掉橫在雙方之間的鐵絲網,歐盟反手就抽刀捅向中國后背。這場突如其來的“變臉戲”,究竟是美式脅迫下的倉皇交差,還是精心算計的背叛?
三天時間差:橄欖枝與悶棍的荒誕對照
7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親手拆掉了一顆釘子:中方決定取消對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的限制措施,強調“中歐加強對話合作十分重要”。
這份遲來的善意,本是為了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鋪路,更被外界視為對歐盟的“戰略禮包”——畢竟美國正對歐盟揮舞著8月1日的關稅大棒,威脅加征30%懲罰性關稅。
可歐盟的回應卻像一場蓄謀的羞辱,整整沉默三天后,7月19日,歐盟突然宣布對俄第18輪制裁,順帶將10家中國機構圈進黑名單。
名單里最扎眼的是兩家名不見經傳的銀行:綏芬河農村商業銀行和黑河農村商業銀行——這兩家扎根中俄邊境的小機構,主要服務本地菜販和邊貿小老板,年流水抵不上俄羅斯能源巨頭零頭,卻被歐盟扣上“幫俄規避制裁”的帽子。
更諷刺的是,就在制裁前一天,歐盟貿易代表還在吹捧“中歐貿易額破7000億歐元”,轉頭卻把中國邊貿結算工具打成“戰略威脅”。中國駐歐盟使團當天怒斥:“性質惡劣,堅決反對!”
小銀行的“大罪”:邊境信用社如何威脅歐盟安全?
歐盟給兩家中國小銀行羅織的罪名,荒誕得連自家媒體都看不下去。官方聲明咬定它們“購買俄油氣為戰爭輸血”,甚至指控“出口致命無人機”。
可翻遍綏芬河農商行的財報,其最大單筆貸款是給當地木耳合作社的500萬人民幣授信;黑河農商行去年對俄貿易結算總額,還不及俄氣公司單日營收的千分之一。
真正踩中歐盟痛腳的,其實是中俄邊境的貿易韌性。當歐洲港口因制裁俄油忙得焦頭爛額時,黑龍江的邊民正用最原始的現金交易,把中國電暖器換成俄羅斯面粉,這種螞蟻搬家式的貿易,像針尖扎進歐盟制裁網的漏洞里,逼得布魯塞爾硬把“灰色交易”的鍋甩給中國信用社。
而“致命武器”的指控更遭中方打臉:中國對軍民兩用物項的管控比歐盟更嚴,連無人機電池出口都要三重審批。
歐盟的所謂證據,不過是某智庫報告里一句“不排除中國零件流入俄戰場”的猜測——這種“莫須有”邏輯,連德法議員都看不下去,私下吐槽:“制裁小銀行?不如直接制裁盧布!”
向美國交差:馮德萊恩的“保命符”
歐盟的“變臉”大戲,幕后導演在華盛頓。
就在歐盟制裁中國機構前48小時,特朗普政府給歐盟下了最后通牒:8月1日前談不攏貿易協議,30%關稅立刻生效!這個數字足以讓寶馬工廠停產、法國紅酒爛在倉庫。更致命的是,特朗普還威脅對歐洲汽車加征25%關稅,那可是德國經濟的命根子。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此刻正自身難保。她剛挺過“不信任投票”,卻被扒出關鍵時刻叫停對美反制,推遲原定7月15日生效的報復措施。
德法兩國氣得拍桌:“對美軟弱,對華強硬,這是拿歐盟利益換白宮歡心!”為平眾怒,她慌忙拋出一份價值840億美元的對美反制清單,可轉頭又塞進10家中國機構當“投名狀”——畢竟制裁中國,是少數能讓特朗普點頭的“政績”。
中歐裂痕:誰在逼歐盟自斷生路?
歐盟這一刀捅向中國,卻先扎穿了自己的退路。
能源困局雪上加霜。俄羅斯天然氣雖被制裁,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仍偷偷買俄氣過冬。如今歐盟制裁中俄結算通道,等于親手掐斷最后的能源暗線。奧地利議員痛心疾首:“冬天凍醒時,別怪中國不賣電熱毯!”
技術合作全面凍結。被拉黑的10家機構中,包括三家參與“中歐數字對話”的科技企業。歐盟剛和中國談妥稀土供應保障,轉頭就制裁中國出口管制部門——這種精神分裂操作,連比利時商會主席都哀嘆:“我們正把合作伙伴逼成敵人!”
更荒誕的是內部撕裂。德國總理朔爾茨原計劃8月帶車企代表團訪華談電池合作,現在只能緊急叫停;法國農會則怒罵歐盟:“你們制裁中國銀行,誰給我們的奶酪結賬?!”
歐盟的“三天變臉術”,看似精明算計,實則是戰略自殺:當馮德萊恩用中國機構當“贖金”獻給白宮時,特朗普正起草對歐汽車加稅令;當德法被迫對華示硬時,中國海關已抽檢法國紅酒的農殘報告。
甘當打手者,終會發現自己也是砧板上的肉!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