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的愛情觀,從來沒藏著掖著。
他說“一夫一妻制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時候,沒人覺得這是情場老手的“口誤”,反倒更像是一次極端坦白。他壓根不在意你怎么想,也不打算在道德層面和誰達成共識。
所以當他離婚一年后牽著比自己小21歲的阮巨,在北京街頭溜達得輕松愉快,誰都沒驚訝。
真正意外的,是這個小女友,不是個靠臉吃飯的。
阮巨不靠“捧”,靠“爭”
兩年前,陳思誠剛離婚沒多久,阮巨就被拍到了。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這是“陳導例行公事”,有了新女友,逛逛街、看看電影,等熱度一過自然消散。結果這姑娘沒退。
她不是只上一次熱搜的“花瓶”。她自己在娛樂圈悄悄跑線,沒炒緋聞、沒碰炒作,甚至沒在社交平臺高頻營業。但她還是混出來了。
阮巨學芭蕾出身,從小一路練到職業水準,后來因為傷病中途轉行,考入中戲學表演。在娛樂圈,這種背景很罕見——既吃過苦,又走過正路。
有人說,陳思誠看過太多女演員,不容易動心,除非這個人“真有點兒東西”。
可能就是這一點與世無爭的“鈍感”,恰好踩中他想安靜的某種中年情緒。
她不是主動貼上去的那種女生。
也正因如此,她后來接演《九部的檢察官》和《親愛的你》這些劇集時,才讓陳思誠意識到,這個女生不只是年輕漂亮,還有點“自己闖”的能力。
情感歸情感,職場歸職場
一個導演,帶著新女友吃喝旅游,是常規操作。但能真正看清一個人值不值得“下本投資”的,是她有沒有在你的光環外,也活得通透。
阮巨沒有拿“陳思誠女友”這塊招牌去鋪戲、換資源,她走的是穩扎穩打的路線,這點讓陳思誠意外。
更現實的是,這種低調反而洗了陳思誠不少風評。過去幾年他的標簽是“出軌”“油膩”“情場老狐貍”,現在加了個“有眼光”“知人識人”的備注。
這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收益。
阮巨演得不算驚艷,但起碼能被記住。她不是在補陳思誠的“臉面”,而是在給他“添籌碼”。
佟麗婭這邊,情況復雜
說起來有點諷刺,陳思誠這邊“扶搖直上”的時候,佟麗婭的曝光率,開始變稀了。
她曾是春晚舞臺的寵兒,是國民度頂格的代表。離婚前她站在流量的中心,主持、拍戲、參加各種綜藝,熱搜不斷。
離婚之后,她沒攤牌,也沒撕破臉,體面退場。可再回頭一看,她出現在大眾面前的頻率確實低了不少。
尤其是今年頻頻出現在車展現場,為某汽車品牌站臺時,不少人感慨:“這還是當年那個耀眼的佟麗婭嗎?”
不說掉價,但起碼咖位與她過往不再對等。
她說自己是品牌體驗官,而非“車模”。沒錯,確實不是。但當人們需要說明這一點時,事實已經說明了問題——她在一線演員的位置上,站得越來越吃力。
離婚的后遺癥,是系統性的
陳思誠婚內問題多,佟麗婭則像那個沉默的犧牲者。
她“嫁過”,也“離了”。外界對她曾經的忍耐和隱忍,都報以掌聲。但娛樂圈殘酷的地方在于,不看過程,看現狀。
離婚之后,她曾有短暫的高光期。代言不斷,綜藝邀約也不少。但隨著年齡增長、資源重分,她的賽道正在縮窄。
這時候你會發現,哪怕不愿意承認,“陳思誠是她職業系統的重要變量”。
沒有他的導演人脈,沒有夫妻聯名的流量杠桿,佟麗婭孤軍作戰,真的比從前更難。
但你也不能說她“輸”。
沒有贏家,只有新的排序
現在回頭看,陳思誠和佟麗婭這段婚姻像是一種“雙向過渡”。
佟麗婭帶著少年成名的清純入局,在婚姻里被教會現實;陳思誠從花叢穿梭,到愿意為一個不爭不搶的姑娘“收心”。
阮巨是陳思誠“想要安定”的產物,佟麗婭則是“曾經風頭浪尖”的舊時回響。
沒人一定贏了,沒人徹底輸了。但局勢已經重新洗牌。
陳思誠和阮巨,可能會繼續穩著往前走。佟麗婭,則要找到自己的第二戰場。不是靠名氣,而是靠對時間的掌控。
有些人靠新關系上岸,有些人靠舊經驗翻身。
這就是中年人的感情游戲——不靠真相,只靠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