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里的叛徒,糜芳絕對排得上號。關羽把荊州后方交給他,結果他反手就投降了孫權,害得關二爺兵敗身亡。可你細琢磨啊,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地位尊貴,為啥非要當叛徒?嗯,這事兒史書里藏了個細節——糜芳死前喊了四個字:“避將軍船”。今天咱就嘮嘮,這四字背后,到底藏著啥貓膩?
一、糜芳這人,背景真不簡單
糜芳的身份,擱現在就是“皇親國戚”。他哥糜竺,那可是劉備創業初期的頭號投資人,帶著億萬家產入股,一路混到蜀漢“安漢將軍”,地位僅次于諸葛亮。糜芳呢?靠著哥哥的關系,當上了南郡太守,替關羽守荊州大本營。
可問題來了——關羽這人吧,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搞人際關系,那叫一個硬核。史書說他“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說白了,對底層士兵好,對精英階層卻愛搭不理。糜芳這種關系戶,在關羽手下混得憋屈啊!糧草送慢了?罵!軍械沒備齊?罰!關羽眼里揉不得沙子,可糜芳心里早就嘀咕了:老子好歹是國舅爺,你關羽算老幾?
二、投降東吳后,糜芳居然混得風生水起?
投降這事兒,一般都沒好下場。可糜芳呢?嘿,人家在孫權那兒混成了“將軍”!史書《三國志》里明明白白寫著:公元223年,孫權派賀齊帶隊打蘄春,糜芳是副將之一,手里還握著幾千兵權。
更絕的是,有回他在江上劃船,碰見東吳著名毒舌虞翻。糜芳手下直接喊:“避將軍船!”——意思很直白:虞翻你個小官,趕緊給糜將軍讓道!虞翻是誰?連孫權都敢懟的主兒,可偏偏這次沒吱聲。為啥?因為孫權早就打過招呼:降將的面子,必須給足!
你看,在關羽那兒天天挨訓,到孫權這兒成了“避將軍船”的爺。換你,你選哪邊?
三、那四個字,藏著三國職場潛規則
“避將軍船”這四字,表面是擺架子,實則暴露了糜芳投降的核心動機:尊嚴和實惠
在關羽手下,糜芳干的是“高危背鍋活”:前線打仗他管后勤,贏了功勞歸關羽,輸了責任全他背。呂蒙偷襲荊州時,糜芳手里兵少糧缺,關羽還放狠話“回來收拾你”——這不逼人造反嗎?
反觀孫權,深諳“降將管理學”:給兵權、給地位、給面子。糜芳投降后,既不用擔驚受怕,還能當個地方大員,日子比在蜀漢舒坦多了。說白了,三國亂世,忠誠是口號,活路才是剛需。
四、叛徒的鍋,糜芳該不該全背?
傳統史書把糜芳罵得狗血淋頭,但咱仔細想想:關羽就沒責任?他把糜芳這種關系戶摁在后方,既不給實權,又不給好臉,出了事還甩鍋……嗯,典型的“用人疑,疑人用”。
再說孫權,人家玩的是“人性拿捏術”。你糜芳要尊嚴?我給你!你要安全感?我給你兵!你要面子?全江東給你讓路!這套組合拳下來,別說糜芳,換張芳李芳也得動搖。
還有個細節:糜芳投降后,他哥糜竺在蜀漢羞愧到“自縛請罪”,劉備卻沒追究。這說明啥?連劉備心里都門兒清:弟弟叛變,不全是他一個人的鍋。
五、歷史的另一面:打工人的無奈
三國爭霸,本質是老板們搶地盤。可像糜芳這樣的“打工人”,圖啥?無非是混口飯吃,混個臉面。關羽把職場PUA玩到極致,孫權卻遞上高薪offer——換你跳不跳槽?
“避將軍船”四字,看似是糜芳的囂張,實則是亂世小角色的辛酸自保。嗯,寫到這兒突然想起《三國志》里另一段:虞翻后來罵糜芳“失忠與信”,可糜芳只沉默以對。為啥不反駁?大概是因為……虞翻說的對,但他沒得選。
等等,剛才說啥來著?哦對,歷史啊,有時候得倒過來看。那些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人,或許只是時代棋盤上,一顆身不由己的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