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以來,關于19歲高考生彭某軒失聯的消息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之所以如此揪心,它有著三個關鍵,一是19歲的高考生,涉世未深,二是在邊境失聯,三是知情人透露有可能被騙至緬北。
圖/海報新聞
7月19日,終于有了最新進展,彭某軒已經被找到,正準備回國事宜,父母已趕至云南。
根據媒體公開信息,彭某軒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未曾受到嚴重傷害,真算得上是萬幸。
虛假招聘,讓少年差點落入“虎口”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再窺Z騙的惡劣行徑。
6月中旬,彭某軒高考結束后,通過某招聘軟件結識一名自稱提供 “主播崗位” 的網友,對方承諾高薪(月薪約 1.5 萬元)并承擔路費,誘使其前往云南臨滄。
圖/海報新聞
隨后,涉世未深的彭某軒向母親楊女士表示計劃在漢中本地找暑假工,而實際上是從西安飛往昆明,落地后收到陌生人轉賬 500 元用于住宿,并告知朋友 “已抵達昆明試工”。
7月2日,彭某軒從昆明乘坐網約車前往臨滄,途中與乘客趙先生等人相遇。趙先生懷疑其遭遇電Z,多次勸阻無果。
7月3日,彭某軒抵達臨滄后,通過非正常通道進入緬甸,當天向朋友發送緬甸邊境定位及沾泥照片,稱 “已入職公司”,但拒絕透露具體工作內容。
圖/海報新聞
7月4日中午12時,彭某軒最后一次發送定位至云南省孟連縣勐啊口岸綜合文化站,此后便沒了音訊,徹底失聯。
緊接著,楊女士向陜西漢中、云南普洱兩地警方報案,事情隨即登上網絡熱榜。
緬甸佤邦警方獲悉彭某軒疑似入境,啟動排查程序。
圖/網絡
通過媒體公開的視頻信息,彭某軒經10余輛車輾轉送至緬甸某園區,曾被剃“寸頭”,被迫背誦Z騙話術4天,園區負責人因其未成年且已被警方關注,決定將其勸返。
在7月15日,佤邦警方在當陽地區發現被熱心市民救助的彭某軒,彭某軒才幸運獲救。
反詐意識薄弱,根本是家庭教育缺失
彭某軒在高考結束后向母親謊稱 “云南姑姑接應”,卻未透露真實行程,反映出家庭信任基礎的薄弱。
父母若習慣用 “成績優先”“打壓式溝通”等教育方式,很可能會導致孩子關閉心門,拒絕溝通,轉而向外部尋求情感補償。
就像浙江溫州670分高考生陳宇的遭遇,律師表示,他本已填報浙江大學,沒有等來錄取通知書,卻因涉嫌幫信罪被關押在看守所,曾經觸手可及的光明未來,如今算是毀了。
圖/網絡
只有讓孩子在安全、信任的家庭氛圍中學會獨立思考,具備安全意識和能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