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25普陀區統戰文化周活動上,原創話劇《對話時空》精彩上演。這部由普陀統戰代表人士自編自演的劇目,作為文化周的開篇之作,以六幕時空交錯的敘事,將統戰歷史與當下實踐巧妙融合,成為一堂生動的“沉浸式思政課”,更是普陀統戰工作創新實踐的生動縮影。
《對話時空》演出現場
從“接收者”到“創作者”:讓統戰故事照進現實
“劇本完全原創,源自深度訪談。”民盟盟員、導演謝迪介紹,創作團隊歷時一個月,訪談20余位不同統戰條線代表,修改三四稿才梳理出這條穿越百年的統戰敘事線,“既要保證嚴謹,也要用藝術放大感染力。”作為五年盟員、三年參與文化周的“老將”,謝迪坦言此次全景式呈現統戰全局故事尚屬首次,創作過程讓他深刻感受到歷史先賢的付出與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磅礴偉力。
謝迪參加2024年普陀區“半馬蘇河”統戰文化長廊主題展演活動
更令謝迪意外的是演員招募的火爆:四五十名統戰成員踴躍報名,從故事的“接收者”躍升為“創作者”,這份熱情源于普陀深厚的統戰文化土壤。近年來,普陀區以“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提出地工程”為牽引,深挖資源稟賦,將“半馬蘇河”沿岸的23個統戰文化場所串珠成鏈,打造品牌活動矩陣,為上海、普陀統戰事業高質量發展書寫新篇章。
《對話時空》演出現場
早在2023年,“上海普陀統戰文化中心”便成為全上海首批被授牌的3家統戰文化陣地之一,“半馬蘇河文化長廊”也被列入全市8條統戰文化線路。以該中心為1個主陣地,普陀構建起集展示、研究、宣教為一體的統戰文化平臺,推出上海·普陀統戰歷史展陳,講述統戰歷史與實踐。同時,以“一點位一方案”為統戰歷史文化點位設立宣傳展板,讓統戰文化可觀可感;以“半馬蘇河”統戰文化長廊為主線,發布手繪地圖,推出“民族工業百年風華”“赤色滬西歲月漫步”“民主人士肝膽相照”3條尋訪路線,打造沉浸式現場教學課程。配合n場系列活動貫穿全年,通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家·天下”民營企業家賦能增智系列活動、上海普陀兩岸端午文化周等“組團式”活動,以及“尋美普陀”“蘇河論道”等特色項目,讓統戰文化深入社會各界。
“半馬蘇河”統戰文化長廊地圖及資源名錄
從舞臺角色到民生實踐:讓統戰溫度雙向共振
民盟普陀區委秘書長吳玉華在劇中飾演宋慶齡時,著重突出其“以人民福祉為本”的精神內核。這一角色塑造與民盟“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使命高度契合——劇中宋慶齡推動婦幼健康事業的初心,恰是她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宣傳工作中踐行的理念。排練中,一場關于“宋慶齡探視產婦”戲份的討論,成為現實統戰智慧的縮影:不同黨派成員對表演形式熱烈辯論后,以“親和力凝聚共識”達成一致,正是統一戰線包容協商精神的鮮活體現。
身兼新聯會秘書長與公益組織理事長的夏珺,將劇中婦幼保健院院長“落實醫療平等”的職責融入自身公益實踐。夏珺特別提到團結理念的傳承:受母親影響加入民革后,她此次邀請剛高考結束的女兒參與話劇,“相比同齡人,她能更早接觸統戰文化,理解黨外人士的擔當。”
《對話時空》演出現場
云南省委統戰部綜合協調處副處長段柱萍,目前正掛職普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她化身受助小學的校長,劇中“操場翻新了”的臺詞,實則是她對滬滇協作中民營企業家善舉的情感投射——曾任職云南工商聯的經歷,讓她深切體會“企業家回報社會”的統戰凝聚力。她坦言將把這種“以情聚力”的經驗帶回云南,深化東西部協作中的統戰思維。
這種舞臺與現實的共振,源于普陀統戰服務民生的扎實實踐。近年來,普陀區委統戰部圍繞區委年度重點工作,立足資源稟賦推出服務民生“十百千萬”行動。自2023年起,已累計舉辦公益集市、送健康進社區、民營企業招聘會等520余場活動,逾4500名統戰干部和人士參與,覆蓋受益群眾57000余人次。
服務民生“十百千萬”行動
2025年,普陀進一步推出“七大服務矩陣”,在去年基礎上擴容50%,形成覆蓋“老中青小”全年齡段的60個項目。與此同時,普陀始終以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為引領,在具體實踐中不斷筑牢團結奮斗的根基:支持民主黨派開展“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通過紀念“五一口號”77周年攝影展喚醒合作初心;保障10個民主黨派支部平穩換屆,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創新踐行“兩個融入”戰略——推動民主黨派與委辦局、街鎮共建27個合作項目,聚焦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多格合一”治理改革等8大區委年度重點課題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實現統戰力量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從歷史足跡到青春接力:讓蘇河畔架起同心橋
“沒想到我能用粵語講臺詞!”香港科技大學學生甘展翔的驚喜,源于排演時的臨場調整——原劇本設定講普通話,團隊發現他本色出演更動人,當即修改臺詞。甘展翔是上海市“滬港同心實習計劃2025”的實習生。“當時在學校官網看到,報名后就來上海實習了。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普陀的活動。”他說道。
《對話時空》演出現場
在普陀,“滬港同心普陀優才實習計劃”是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年來吸引95名香港青年走進普陀收錢吧、波克科技等企業,眾多香港學生因此愛上上海,畢業后選擇扎根上海。2025年,普陀迎來了33名學生,來自香港大學、帝國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涵蓋金融、傳媒、計算機等專業。普陀匹配的崗位緊扣區域產業布局,既突出金融法律、傳媒特色,又擴容至智能軟件、數智健康等“千億級”主導產業;后續還將通過青年交流、創新創業之旅等活動,讓香港青年在體驗海派文化中為普陀注入活力。
近年來,普陀以“大統戰”格局推動港澳臺僑青年交流實現突破。在港澳臺僑青年培育方面,創新實施“滬港同心普陀優才實習計劃”,通過“雙導師制”“學伴制”“項目制”等三維賦能。連續九年舉辦“普陀育菁計劃”,為臺灣青年來普陀實習就業提供平臺、創造機會。設立普陀區華裔青年實習基地,舉辦“相聚上海·相約普陀”——海歸人才走進普陀等系列活動,推動僑青交流交往。
2025港澳臺僑青年學生計劃·普陀團
從舞臺上的時空對話到蘇河畔的實踐接力,《對話時空》不僅演活了統戰故事,更揭開了普陀統戰工作的“同心密碼”——以文化為根、以實踐為壤、以青春為橋,讓大團結的力量在歷史與現實中持續涌動。
記者:施旖雯
編輯:姜天澍
普陀 你好 | 水凈岸青處,蘇河景致新
身邊人講身邊事丨從復旦博士到小巷總理:馬寧的社區治理之路
【書單】不止是河!看2500年如何流淌成文明的史詩
【便民】夏日悶濕天氣里幾招筑牢兒童呼吸道防護墻→
本周末,逛蘇河玩市集!“水岸樂游周”啟幕,主題游船亮相→
上觀號作者:上海普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