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的價簽,最終還是被貼上了,不是用金錢而是用主權。
這筆2025年敲定的買賣表面上是丹麥為了“防備俄羅斯在北極的威脅”才做出此決定,但真正讓丹麥坐上談判桌的,還是美國放出的“狠話”。
這一威脅直接擊中了丹麥的支柱產業,迫使丹麥在主權問題上讓步。
甚至愿意讓一支外國軍隊永久駐扎在自己的國土上,并享有獨立司法權。
這場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不平等的交易,丹麥賣得屈辱,美國買得精明,旁觀者更是看得心驚。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一幕丹麥議員公開辱罵特朗普那一幕。
早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丹麥籍議員安諾斯在歐洲議會上,就特朗普要買格蘭陵島做出回應。
會議上安諾斯言辭肯定的表示,800多年來格蘭陵島都是丹麥王國不看了分割的一部分,是非賣品,甚至還大罵臟話讓特朗普“滾開”。
然而就在幾天前,丹麥的說法卻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丹麥議會以壓倒性票數直接通過了《美丹防務合作協議》,將格陵蘭島的軍事控制權實質性地移交美國。
難以想象格陵蘭島的命運,最終以一種驚人的方式被“敲定”。
信息來源:環球時報
這筆2025年正式生效的協議沒有任何金錢交易,卻讓丹麥以主權為籌碼,將格陵蘭的實際控制權和軍事駐扎權交給了美國。
曾經4個月前還同仇敵愾、怒斥美國“買島”提議的7萬格陵蘭島民,如今卻眼睜睜看著家園成為美軍基地,司法權被剝奪,眼睜睜看著美軍在島上犯事,格陵蘭無權審判。
更讓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個號稱是丹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島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共決策,未來都須先報備美軍司令部。
毫無疑問,這一決定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還也意味著北極地緣格局正在出現劇烈的變動。
丹麥議會投票時理由說得冠冕堂皇,是為了防備俄羅斯在北極的威脅。
但仔細想想都會發現其中的“秘密”,這話說出來誰都不信。
畢竟北約自家報告都寫著俄國在那邊沒幾個兵,事實上,真正讓丹麥坐上談判桌的,是美國揚言要對丹麥風力發電機加征的25%關稅。
那是丹麥的命根子產業,一劍封喉。
丹麥首相反復念叨“主權沒有丟”,可一支外國軍隊要在你的國土上永久駐扎,還自帶法官和警察,說句不好聽的,這跟主動丟了最心愛的物品有什么區別?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
不過是丹麥王室自欺欺人罷了。
而對于丹麥這一決定,法國外長都看不下去了,酸溜溜地說歐洲國家把自家領土的防務,整個外包給外人,這還是頭一遭。
話雖客氣意思誰都懂“丹麥這是毫無預兆的跪下了”。
更微妙的是歐洲的反應,德國一聲不吭,歐盟假裝關注,當美國的經濟大棒揮舞起來,歐洲的團結就像紙一樣脆弱。
為了保住自己的小算盤,大哥們眼睜睜看著小兄弟“割地賠款”。
但話又說回來,島嶼一分出去意味著什么想必不言而喻,丹麥人疼,格陵蘭人呢?他們是疼更是恥辱。
正如之前所講,四個月前特朗普嚷嚷著要買島,格陵蘭上下同仇敵愾,把美國人罵得狗血淋頭。
結果4個月后一紙協議,自家門口就成了美軍基地司法權也沒了,這跟被賣了兩次有什么區別?
并且協議寫得清清楚楚,美軍在島上犯了事,格陵蘭管不著,得由美國軍事法庭自己審,圖勒空軍基地要擴建,因紐特人賴以為生的獵場說占就占。
最讓丹麥人暴怒的是,當地報紙做了個統計結果讓人脊背發涼,因為從今以后,島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共決策都得先給美軍司令部報備。
這哪里是自治權縮水,分明是把因紐特人世代相傳的活法,連根拔起。
反觀美國,在這場不平等的交易里成了唯一的贏家。
軍事上,圖勒基地一夜之間升級成了反導系統的心臟,雷達直接對著俄羅斯核潛艇的老家摩爾曼斯克。
俄國人原打算在北極啟用的12個港口,瞬間成了擺設,連軍事演習都只敢在500海里外晃悠。
美國在北極圈,一下子有了絕對的話語權,除此之外在經濟上,美國也是占盡了風光。
格陵蘭的冰蓋下埋著全球四分之一的稀土和海量的油氣,全球變暖,冰化了,這些寶貝就等于擺在了明面上。
協議一簽,美國資本立馬跟進,通用動力公司拿下了南部礦區的稀土開發權,先到者通吃!
更深遠的,是對北極航道的控制。
這條連接亞歐的黃金水道一旦開通,誰控制了格陵蘭,誰就扼住了航道的咽喉,中國的商船想從這兒走?可以,先接受美國海運局的“安全核查”。
這一來一回,每年平白多出上億美元的成本不說,這是明擺著掐著你的脖子跟你談生意。
美國為基地升級花了73億美元,轉手就把礦產開發權預售出去,收回35億。
相比俄羅斯在烏克蘭燒掉的天文數字,美國這筆買賣,堪稱四兩撥千斤的典范,它甚至都不用背“侵略”的罵名,打著“軍事資源共享”的旗號,就辦成了一切。
毫無疑問,如今格陵蘭這塊堅硬的骨牌一倒,整個北極圈都跟著晃動起來。
冰島馬上請來了美國海岸警衛隊,挪威把五處美軍雷達基地的租約續到了2050年。
北極圈的國家像找到了新大哥一樣,紛紛向美國靠攏,所謂的主權,在這里成了一個模糊的概念。
然而這樣的局面對中國來說,卻是一次結結實實的戰略挫敗。
之前參股格陵蘭深水港的4.3億美元投資被叫停,項目由美國海岸警衛隊接手,中資在俄羅斯港口的生意被強行壓縮,新的投資申請也被俄國人以“軍事敏感”為由凍結。
中國的北極科考船,連靠岸許可都比以前難申請了四倍,那條設想中的“冰上絲綢之路”,一夜之間荊棘遍地。
同樣,歐洲的處境也十分尷尬,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痛罵這是“出賣歐洲邊界”,但除了動動嘴皮子,什么也做不了。
因為大家心知肚明,在安全問題上歐洲根本擰不成一股繩,終究還是經濟利益說了算。
而普京也看得最清楚,美國人的心思早就路人皆知了,北極就是北約準備的下一個戰場。
說句不中聽的,格陵蘭的“標價”和烏克蘭的戰火,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本質上卻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大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他國的領土。
俄羅斯選擇的是簡單粗暴的武力吞并,明著挑戰國際法。
美國則玩得更“高級”,用一份防務協議,繞開了主權爭議的雷區,名義上是“共享”實際上是掌控,實現了同樣的目的。
這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老問題,當強權政治成為主流,“主權完整”這四個字到底還值幾斤幾兩?
格蘭陵島
在這個新的全球秩序里,中國依然在講“尊重主權完整”。
這是我們一貫的立場,也是我們在國際上立足的道義根本,但在一個實力說話的時代,如何既守住原則又護住自己的家當,成了一道躲不開的難題。
格陵蘭的冰蓋之下融化的不只是冰,那份貼在島上的價簽也把舊時代的規則,一并融掉了。
參考資料:
1.環球時報:《英媒:丹麥議會預計將通過實施一項涉美新防務協議,引發丹麥國內廣泛擔憂》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擊“關注”,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