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楊浦區(qū)愛心人士的善舉,弘揚了社會正能量,再次將愛心救助對象,從小貓小狗,轉移到社會弱勢群體身上,并且從結果看,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功德無量!
上海女孩五歲時親爹病逝,親媽丟下小孩跑路了,熱心居民胡女士、孔先生夫婦收留了她,共同生活了八年。為保障雙方的權益,楊浦區(qū)救助站與他們簽訂了寄養(yǎng)協(xié)議。
2015年底,因胡女士、孔先生自身家庭原因,以及戶籍和身份問題始終無法得到解決,寄養(yǎng)協(xié)議終止,楊浦區(qū)救助站將她接回站內(nèi)。此后,她在救助站困境兒童保護中心一住就是十年,不但考上了全日制大學,現(xiàn)在還被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
看到手中的錄取通知書,社工阿姨們都激動得不得了,跟得知自己親閨女被錄取一樣。這是從他們救助站出去的首位研究生。
這次要感謝楊浦區(qū)了,本來類似情況如果救助站不主動承擔,小孩舉目無親,八成要被送往孤兒院了。孤兒院那環(huán)境,你懂的,肯定沒救助站這邊好啊。
高考前,楊浦區(qū)各部門也在為她的教育“加餐”,臨近高考,團區(qū)委招募復旦附中語文老師作為志愿者,每周末前往救助站幫助女孩輔導功課,還提供線上線下的答疑幫助她提升。每周五、周六晚,女孩都參加區(qū)教育局主辦的特困家庭優(yōu)秀學生免費輔導講座,進行最后沖刺。
大學四年,學校免了女孩的學費,救助站和定海路街道幫助她申請了低保(補差到1900元),進入了良友公司的幫困助學名單,每學年額外再給予9000元助學金助困。完全覆蓋了大學期間的住宿費和生活費。這次考上研究生,救助站又聯(lián)系街道,再次申請了幫扶政策,未來三年,基本不用愁了。
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愛心人士救助什么貓啊狗啊的文案和視頻,但如果把錢花在對弱勢群體的救助上,豈不是意義更大,福報更綿長?
談到未來的志愿,女孩自己說了:“也不能說做出什么貢獻,(只想)做好一顆螺絲釘”。
看到?jīng)],這種救助的社會影響是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這才是有意義的救助啊!
胡女士孔先生夫婦、楊浦區(qū)相關部門、區(qū)救助站、志愿者們功德無量!
現(xiàn)在問題來了:如果將來孩子的親媽找來,要求認親,小孩是該認還是不該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