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立成
人生而無知,但并不愚昧!
不過,隨著一些披著“教育”和“學習”外衣的各式課程持續滲透,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變得愚昧而不自知。
說句并不太好聽的,現代不少教育和學習,就是為了讓人愚昧的,因為大多數普通人的愚昧,恰恰是那些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來源。
那么在這種壓抑的背景和體制下,一個人該如何“破局”呢?
經過長期的深度思考后,筆者認為“破局”的終極答案在“破相”或“祛魅”這四個字里。
所謂“破相”,這其實是一句佛學的語言。正所謂“凡所有相,皆為虛妄”,不要迷信人世間一切外相的表現,要善于從“相”中洞察出其背后的本質。
世間的一切皆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并非永恒存在,只是階段性呈現出各種“相”的特征,一個人若真地讀懂了“破相”,就明白了佛學背后“空”的含義。
所謂“祛魅”,這其實是當今網絡世界的一個流行詞匯。祛魅,是指對于神秘主義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祛魅,往往意味著用一個人用自身理性的力量驅散了神秘的魅惑。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現實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那些被主流媒體塑造成功的各種名人、人物或圣人,實際上都加了一片厚厚的“濾鏡”,拿掉“濾鏡”后,才是真實和真相的本來面目。
而真相往往并不完美,多半是“殘缺”的,不符合神圣的完美主義“人設”!
正因為如此,哲學家莊子才會說“圣人不死,大盜不止”!人間被塑造出來的完美“圣人”形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盜”,因為這并不真實,圣人往往夾帶了太多的“私貨”,欺騙了無數人。
一個人只要善于用“破相”和“祛魅”來武裝自己的思想,就不容易被這個花花世界所欺騙,反而還能更容易洞察出事物背后的真相與發展規律。
近期,已故知名企業家宗慶后在網絡上突然就人設“塌房”了,他生前一生極度節儉、對婚姻忠誠、只有一個女兒(簡稱“一妻一女一布鞋”)的完美形象,幾乎深入人心,去年他去世時,市場曾刮起了一波“愛護民族品牌”的消費之風。
但今年媒體卻突然曝光這名曾經的中國首富有多名美國籍私生子,遠遠不止一個老婆,還曾轉移巨額資金到海外設置離岸信托。以上消息頓時就在網絡上“炸開鍋”了,當年的首富曾樹立的完美人設,瞬間就成了民間的“笑談”。
這就是一場人間“造神”失敗的鬧劇!人就是人,其受到人性支配,錢多而子女少,肯定要想辦法多生子女來繼承家業,這才是真實的人性,符合人性自私的基因。
如果宗老生前大大方方地承認這一點,眾人實際上也能理解,畢竟,這只是“私德”的一部分。相較而言,世界首富馬斯克就不同了,人家從來不在乎什么完美人設,多婚多子女,早就被媒體曝光了。
在這片土地上,敢于做真實的自己為什么這么難呢?核心還是因為儒家思想作祟,什么都想要,試圖去掩蓋人性真實和丑陋的一面,但最終也一定是藏不住的。
目前網絡上一瞬間就對這名曾經的首富徹底“祛魅”了,首富也只是一個正常人罷了,無需過度苛責。網友們也不要過分嘲笑宗老的人設崩塌,畢竟,如果你是他,可能玩得比他要“花”多了。
一個人要明白的是,窮鄉僻壤的犯罪率低,并不是因為那里的人們道德素質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們往往沒有更多的選擇。
一個地方讓人感到異常悲哀的是,不是道德素質低,也不是喪失了道德模范,而是那些毫無道德底線的人,在持續堅持給那些有道德底線的人反復洗腦、上道德課。他們不僅沒有道德,卻始終站在道德的高地,對別人指手畫腳,而更為諷刺的是,那些接受道德課的聽眾們卻都曾上當被戲耍了。
所以呢,不要怪騙子太狠,一個騙子能騙多久,往往是由傻子們決定的!
因此,敢于“祛魅”,從某種意義上,也意味著“祛昧”,消除愚昧,讓當事人回歸真相與真實,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質規律。這才是一個投資者真正要覺悟的地方。
回到資本市場上來,這里需要“祛魅”的東西就太多了!
首先,一個投資者要敢于對市場上各類投資名人進行“祛魅”,這里有國內被媒體冠名的“中國巴菲特”們,當然也包括世界上唯一的美國巴菲特。
一個剛學習投資的人,容易過度迷信投資名人的投資觀點,往往以為他們所闡述的都是真理,從來不敢質疑,過度神話他們的投資判斷力。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此類人永遠無法成長,一個滿眼都是他人標準答案的投資者,怎能在資本市場獲得穿越周期的穩健投資回報呢?
其次,一個投資者要敢于對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進行“祛魅”,這里包括一切所有知名企業家和上市公司高管們。
能成為上市公司背后的企業家往往都是有幾把刷子的,他們取得階段性的成功是肉眼可見的,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對行業大勢的判斷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都是正確而富有前瞻性的。如果一個投資者迷信一些上位者的市場判斷力,也很容易被他們帶進溝里。
舉個例子,曾幾何時,二級市場股價暴跌,有某位“建筑防水行業”董事長的8%收益兜底承諾終成員工噩夢,這場資本游戲給1400多名員工留下的不僅是腰斬的資本賬戶,更敲響了員工持股計劃風險管理的警鐘。
還有,一個投資者不要過分迷信投資過程中的技術分析,要善于對股價的技術分析“祛魅”。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實際上,這是分情況的。
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不要徹底否定技術分析,但也不要過分迷信技術分析,股價技術上出現的破位,往往很可能是“空頭”或“多頭”陷阱,此時,更要懂得控制倉位的重要性。
反者,道之動!總而言之,一個投資者學會了“祛魅”,才真正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如此,才能回歸投資常識,擁抱投資本質規律。在資本市場,均值回歸的價值規律是永恒不變的。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之所以能持續穿越市場周期,靠的從來不是什么投資名人的觀點、企業管理者的完美人設和精湛的技術分析,而是他善于實事求是,敢于面對殘酷的真相,并順從天道規律與人性規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