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
高溫一波接著一波
多地有人確診熱射病
甚至危及生命
近期
南昌市第一醫院(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收治多名熱射病患者
老楊(化名)平常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無基礎疾病,在南昌某工地工作。最近南昌持續高溫,發病當天地表溫度近50℃,在工地被人發現時,老楊已經昏迷不醒,被工友緊急送到南昌市第一醫院九龍湖院區急診科搶救,經查體發現老楊出現休克、急性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呼吸功能衰竭,胃腸功能障礙等多器官功能損害,確診為極其兇險的熱射病(重型中暑)。
在南昌市第一醫院九龍湖院區急危重癥醫學科萬建國主任、龔良國主任醫師的現場指導下,醫護團隊按平常演練采取快速降溫措施,輔助通氣器官支持等治療,30分鐘后肛溫降至39℃,2小時后肛溫降至38.5℃,之后監測體溫逐漸得到控制,患者病情逐漸平穩,意識恢復清醒,目前楊大爺已拔除氣管導管,停呼吸機,臟器功能逐步恢復,未遺留任何并發癥。
同樣,南昌市第一醫院東湖院區急危重癥醫學科也收治了一名經典型熱射病患者,患者晚上在家休息時被家人發現意識昏迷,緊急送到該院搶救,入院時體溫高達42℃,心、腦、肝、腎等功能衰竭。該院重癥醫學科團隊立即啟動救治流程,通過快速降溫、亞低溫腦保護、氣道保護與呼吸支持、對癥支持等措施,1小時內將患者核心體溫降至正常范圍,患者逐漸恢復意識,器官功能恢復后出院,但是留下神經損傷后遺癥,需要繼續接受高壓氧等康復治療。
三伏天即將到來
高溫無小事
熱射能致命!
熱射病需要引起警惕
那么,到底什么是熱射病?
怎么識別,又要怎么預防呢?
01、熱射病是什么
熱射病是因高溫引發機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導致體內熱量過度蓄積的致命性疾病。其最顯著特征在于病程進展迅猛:患者可能從輕度中暑迅速發展為致命性熱射病,全程僅需數小時。
典型癥狀包括意識障礙、抽搐、汗閉及高熱,若未獲及時救治,將引發不可逆的器官損傷乃至死亡。
熱射病主要分為兩類:
勞力型熱射病:多見于高溫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者
經典型熱射病:好發于體溫調節能力衰退的老年群體、慢性病患者及體質虛弱者。
02、不一定暴曬才會得熱射病
很多人認為,中暑僅僅和溫度高有關系,其實不然。
人體對熱的感覺不完全取決于溫度,也與濕度等氣象因素有關。當空氣濕度達到80%至90%時,汗液很難散發,此時哪怕空氣溫度只有32℃左右,人體也會感覺到不適。當相對濕度下降到30%的時候,人體的耐高溫能力甚至可以達到38至39℃。
此外,在溫度和濕度相同的條件下,所處的通風環境越好,人體對高溫的耐受程度也會越高。另外,個人體質、陽光直射、工作環境等因素也會對人體熱量散發多少,身體調節機能是否處于良好狀態產生影響。
千萬不要走進一個誤區,不是只有長期在大太陽下曝曬的體力勞動者才會患有熱射病,年老體弱的城市居民,長期處于悶熱的環境中,也有患此病的可能。
03、科學有效的防護措施
勞力型人群防護要點
(如建筑工人、運動員):
1.避開正午高溫時段進行高強度作業。
2.合理安排休息時間,每小時補充500-1000毫升水分。
3.穿戴透氣衣物并佩戴遮陽帽。
經典型人群防護要點
(如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保持室內環境通風涼爽,合理使用空調及風扇。
2. 避免單獨外出活動。
3. 家屬需定期監測體溫及意識狀態,確保及時干預。
04、應急處置流程
1. 出現乏力、頭暈、皮膚灼熱等先兆癥狀時,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處。
2. 解除多余衣物,用冷水或濕毛巾冷敷額頭、腋下等散熱部位。
3. 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避免單純飲水導致電解質紊亂。
4. 出現意識障礙或抽搐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嚴禁自行處置。
需特別澄清的認知誤區:
大量出汗非但無法預防熱射病,反而會加劇脫水風險。
高溫環境中忽視身體預警信號持續高強度作業極其危險。
作者:南昌市第一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傅夢梅、謝斌云 急創中心 萬晶
通訊員:劉 崢
編輯:黃萌楣
審校:陳師睿
核發:戴利紅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