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7月19日上午,隨著現場燈光漸暗,四川資陽市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內,特種電影《山岳頌安》(上、下部)正式面向公眾揭開帷幕,“沉睡”千年的安岳石刻藝術精華,在四維沉浸影院與3D8K球幕影院中,通過前沿數字視聽技術,緩緩蘇醒,呈現在首批觀眾面前。
游客正觀看特種電影《山岳頌安》。(吳坤忠 攝)
影片分為上下部 打造差異化沉浸體驗
作為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的專屬影片,《山岳頌安》創新采用雙廳放映模式,運用不同技術帶來多元體驗。據導演陳建軍介紹,《山岳頌安》上部故事以南宋兵部侍郎劉儀鳳與友人陸游相約安岳尋古探幽為主線,深入歷史的肌理,厘清貫穿古今的安岳城市文脈,詮釋石窟在此誕生繁榮以及安岳人所構建的精神家園的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匠人的飾演者全部來自安岳,當中有的是國家級或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的本身就是從事石刻工作的匠人。
特種電影《山岳頌安》。(吳坤忠 攝)
下部則借助12臺4K投影儀將畫面均勻投射至直徑21米的球幕,結合3D技術增強空間深度與臨場感。觀眾視野被全景影像包裹,分散在各鄉鎮的安岳石窟精美的造像仿佛近在咫尺,可體驗“手捧”凈瓶觀音灑落的甘露、“觸摸”唐代不鼓自鳴的樂器,清晰感知飛天飄逸軌跡。影片中,經高精度掃描與數字修復的石窟造像在球幕上得以生動再現。震撼音效與精微的鑿刻聲共同營造深度沉浸的四維空間體驗。
數字技術賦能 守護石刻藝術未來
安岳(古稱普州)擁有唐宋摩崖造像10萬余尊、石刻經文近40萬字,是中國現存摩崖造像最密集、題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在中國石窟藝術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然而,石窟點分散于安岳全縣46個鄉鎮(街道)的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加之四川高溫多濕氣候的影響,歷經千年的石刻面臨自然侵蝕的風險。如何讓這些千年瑰寶“活下去”,更“活起來”,成為擺在文保工作者與當地政府部門面前的時代命題。借助數字化手段進行記錄、保護與傳播,成為安岳加強對珍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大重要舉措。
游客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內參觀。(吳坤忠 攝)
今年5月,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投用。作為四川首座以石窟數字化展示為主題和核心的文旅綜合體,打造了石窟數字體驗館、石窟數字影院、文化交流中心、游客中心及石窟文化商業街區等區域,讓游客一站式體驗安岳石刻千年風華。
而特種電影《山岳頌安》的上映,是當地推動石窟創新保護與利用的又一項創新舉措。影片通過高精度掃描、實景拍攝與沉浸式影像技術,不僅突破時空限制,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安岳石窟的藝術魅力,更構建了系統、可追溯的高精度數字檔案,為未來石窟的研究、修復與永續傳承提供了重要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