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黃河流域2條外流河與石羊河流域6條內陸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天祝縣境內93條大小河流構成西北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天祝縣創新實施“五賦”工程,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讓每條河流都成為滋養雪域藏鄉的生態動脈。
大通河宛如一條玉帶,自遠方青山深處蜿蜒而來,天堂鎮就依偎在它溫柔的臂彎里。河兩岸的峰巒層疊綿延,山坡上的林木郁郁蔥蔥,讓天堂鎮浸染在清涼的綠意里。這山水交融的佳境,與天祝縣推行“五賦兩轉一打造”河湖治理模式密不可分。
天祝縣天堂鎮副鎮長瓦玉澤:近年來,我們通過在大通河流域布展水文化節點,深度挖掘流域水文化潛力與河湖生態價值,依托河湖獨特自然稟賦,多措并舉探索河湖水文化宣傳機制,提高區域人民群眾惜水愛水觀念。同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今年以來,鎮村兩級河長累計巡河519次,開展美麗天祝護水日6次,實現河面保潔率、河湖管護率達到100%。
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目標,天祝縣出臺《美麗幸福河湖“五賦兩轉一打造”實施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重塑大通河、冰溝河等四條河流及石門水庫的生態面貌。在賦魂環節,全縣93條河流獲得規范名稱與精神標識;賦文工程將藏鄉文化元素融入岸線景觀;賦美行動通過系統治理恢復河湖原真形態;賦能實踐則拓展生態、防洪、文化旅游等復合功能;而賦制作為制度保障,推動河湖長制走向規范化、法治化。
制度創新不止于此。天祝縣探索出一看水、二查牌、三巡河、四訪民、五落實的“五步工作法”,構建起“縣上抓河湖、鄉村盯溪流、全民護綠水”的三級管護體系,讓河湖治理有章可循、責任到人。
天祝縣水務局干部王慧珍: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把推深做實河湖長制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有力實踐,靠實“縣級抓河湖、鄉村盯溪流、全民護綠水”三個層面管護責任;推行“一看水、二查牌、三巡河、四訪民、五落實”河湖長履職“五步工作法”,210名河湖長認真開展巡河湖工作;嚴格落實“河湖長+“跨界河流聯動共同保護”等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聯合巡查。河湖長制工作連續6年考評為優秀等次,金強河成功創建為全省首批美麗幸福河湖,2022年被國務院評為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督查激勵縣。
全媒體記者:蘇智成徐世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