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娛樂圈,就像快餐社會中的“預制菜”市場,效率優先,標準化量產成為主旋律。你見到的許多“待爆明星”,本質上就是包裝好的“預制藝人”——人設固定,資源堆砌,卻始終無法“加熱出鍋”。內娛這幾年,“小火靠捧,大火靠命”的老話,越來越成為現實,強捧而灰飛煙滅的案例屢見不鮮。
很多看起來被業內寄予厚望的劇作,結果上線后冷冷清清。比如當年備受平臺力推的《掃毒風暴》,宣傳期話題不斷,播出后卻連熱搜都沒幾次,硬是被同期一些平平無奇的小成本偶像劇吊打。所謂的“強資源+業內力推”,在觀眾眼中,或許連一個“看著順眼”的男主都比不上。
劉學義,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待爆型演員”。
這幾年,他主演的劇一部接一部,從古裝到現代,從仙俠到權謀,搭檔女主更是從九零花到八零花幾乎全搭了個遍,卻始終差那么一口氣。明明有顏值、有角色,甚至連播劇數量都不少,卻始終沒有真正爆出圈的代表作。
從外形來看,劉學義的確不差。古裝英氣逼人、現代西裝也挺拔干練,五官立體耐看,氣質沉穩不油膩。如果非要挑刺,可能就是他的年齡稍顯尷尬,已經步入三十多歲,錯過了小奶狗流量巔峰期。
兩年來,他主演的《花間令》《生活在別處的我》《春花厭》《念無雙》等劇陸續上線。最初《花間令》中“潘楊之好”一度引發討論,可惜在換臉成鞠婧祎飾演女主后,整部劇一下子失去了情感核心。觀眾直言:鞠婧祎太“顧美”,而劉學義的表現,也不見火花。
但這鍋,顯然不能全甩給女主。觀眾的“沒感覺”,更大程度來自于男主本身——劉學義的角色,永遠像在“守著”女主,而不是“愛著”她。他的眼神里,總透不出怦然心動的溫柔,反而是一種壓抑的控制感。
不少觀眾吐槽他長了一張“殺妻騙保臉”,CP感缺失,簡直是古偶劇的原罪。
演不出濃烈愛情戲,這在“嗑糖成風”的國產劇市場,是個致命短板。更何況,這幾年他接的古偶角色還都大差不差,連妝造濾鏡都審美疲勞,觀眾早已無感。比如《念無雙》中,唐嫣狀態欠佳、造型顯老,直接成為群嘲焦點,劉學義被徹底邊緣化。
回看他為數不多被認可的作品,其實都不是傳統偶像劇中的“深情男主”。比如《畫眉》里的科學家計丹陽,書卷氣十足、固執冷靜,觀眾覺得他像極了那個年代的“死腦筋學者”;又比如《少年歌行》的無心和尚,頂著光頭、毒舌搞笑,角色設定自帶吸引力,反倒讓人記住了。
他真正能“活起來”的角色,往往是那種有點反骨、有點偏執的“男二”或者“反派”,而不是那些循規蹈矩、深情守護的正統男主。
《琉璃》的帝君、《千古玦塵》的天啟、《長風渡》的洛子商……這些角色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女主的愛,不是溫水煮青蛙式的陪伴,而是帶著執念與偏執的“得不到”。這種“瘋批感”,反倒更適合劉學義那張自帶肅殺氣息的臉。
再來看《花間令》,觀眾對“潘楊之好”的執念更感興趣,而非男女主之間的戀愛細節。甚至不少人表示:真正動人的,是他在“楊采薇死后”的那段情緒沉淀,而不是戀愛本身。
所以說,劉學義不是沒有演技,也不是沒紅過,而是走錯了跑道。
當演員自身氣質與角色不匹配時,越用力越南轅北轍?,F在的劉學義,外形偏冷感、氣場偏壓抑,若一味走“深情男主”路線,既無法打動觀眾,又容易陷入重復性泥沼。倒不如徹底轉型,去演更有鋒利邊緣感的角色,比如懸疑劇里的精英律師,或權謀劇中的隱忍反派,反而更能激活他自身的張力。
真正的爆紅,往往不是靠“捧”,而是靠“對”。一旦角色選對,演員自然水到渠成。劉學義若能早日擺脫“預制藝人”的束縛,放下執念,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類型,或許才是真正走向大火的開始。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