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荊州、張
緊急提醒!緊急提醒!
@全體家長
快檢查你的手機!!!
一些騙子
盯上了你的孩子
已有多人被騙
近一段時間
荊州監利市發生多起
誘騙未成年人的詐騙案例
免費領取游戲道具
紅包福利群
冒充公檢法
兼職賺錢
多名未成年人被騙!
案例一
免費領取游戲道具
7月11日,夏某回監利探親,在汪橋鎮其奶奶家中瀏覽小紅書時,收到小紅書好友申請,對方以贈送蛋仔派對皮膚為由哄騙夏某,表示是蛋仔官方的律師,給他打電話是因為夏某是未成年人,安排皮膚時有未成年人限制,導致官方皮膚源代碼被凍結,要夏某配合他處理,不然要從夏某父母手機賬號里扣除36800元,還要向夏某父母說明扣費情況,夏某害怕父母知道,聽從對方的話,拿家里人的手機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處理,按照對方的指示在奶奶劉某的手機上下載騰訊會議軟件,輸入對方給的房間號并打開屏幕共享,接著聽從對方指導在奶奶劉某的手機上的微信和短信上進行操作,獲取劉某手機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驗證碼,綁定個人手機號進行轉賬。造成劉某經濟損失65111.5元。
案例二
免費送游戲道具
+冒充警察
7月14日,在監利朱河鎮先鋒小學讀書的四年級學生常某在玩手機刷快手短視頻時,在快手內一群聊中看到有人免費送游戲皮膚,常某通過掃描對方發的二維碼進入界面和對方聯系,對方以常某是未成年人導致其公司后臺凍結了6萬元為由,恐嚇常某若不配合的話,會有公安機關來抓她的父母,常某感到十分害怕并信以為真,添加了所謂“警官”的快手賬號,和對方進行視頻通話,在通話中對方還拿了“警官證”給常某看,以至于常某更加深信不疑,在對方的指導下操作母親的手機修改支付密碼和告知對方驗證碼,導致共計損失7923元。
案例三
紅包福利群
+冒充警察
7月14日,回家探親的高中生龍某在“快手極速版”APP上觀看直播時,在直播間掃碼加入了一個QQ群,群公告顯示關注某一公眾號后就可以領取2888元的獎勵,龍某按照指示做了之后,又被對方以龍某是未成年人導致公司銀行卡被凍結為由,讓一個自稱是網警的人添加了龍某的快手賬號,和對方進行視頻通話,通過發送短信和驗證碼的方式多次從龍某母親手機中轉賬出去,中途龍某表示過懷疑,被所謂“網警”以此操作是為了解除銀行卡凍結為由搪塞過去,后因手機沒電停止轉賬,共計損失14991元。
案例四
兼職賺錢
7月4日,一名中學學生朱某某在玩一款名為“時空中的繪旅人”的游戲時,看到代打游戲賺錢的信息后加了對方qq。朱某某在對方發來的網站代打游戲,提現時顯示無法提現,對方稱朱某某操作錯誤,要朱某某轉1500元,之后可以一起退還。對方通過視頻教朱某某操作其奶奶的手機,被對方話術引誘告知銀行賬號和短信驗證碼,先后15次在各種平臺上轉賬、充值,等待退款一直沒有結果才發現被騙,損失金額2.59萬元。
騙子是如何進行詐騙的?
免費領取游戲道具類詐騙
1.騙子在網上發布“免費送游戲皮膚”、“免費領取獎品”、“一起做任務領道具”等虛假信息,通過社交平臺或游戲平臺的聊天功能主動聯系孩子,誘騙學生添加好友。
2.添加好友后,騙子會誘導孩子下載某一款APP,借此獲取手機號、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信息;或者讓孩子添加社交賬號,以“未成年操作導致賬戶凍結需配合解凍”等荒誕理由,哄騙孩子使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操作。
3.轉賬方式多為POS消費、快捷支付,少則幾筆,多則幾十筆,涉案金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在轉賬后,騙子還會要求未成年人刪除聊天記錄、轉賬短信等信息。
紅包福利群詐騙
1.詐騙分子在短視頻、社交網絡上發布“紅包福利群”、“關注某主播就可免費領紅包”、“注冊某APP或網站用戶可領紅包”等內容,誘導不知情的受害人主動聯系。
2.受害人一旦添加或掃描二維碼進群后,詐騙分子會以各種繁復的操作,引導受害人一步一步踏入“凍結”陷阱。
3.最后詐騙分子會要求受害人避開家長,或是誘騙其用家長手機支付“解凍”,或是冒充公檢法身份恐嚇未成年人已凍結家長銀行卡,需要支付“保證金”,否則會將受害者和其父母“抓獲”等方式行騙。
冒充警察類詐騙
1.騙子通過社交軟件(快手、QQ等)添加被害人好友,稱其涉嫌犯罪需要配合調查。
2.恐嚇受害人若不配合就將其“抓捕歸案”,同時騙子還會穿著警服,手持警官證(均系偽造),讓受害人使用家長手機操作和受害人開啟視頻通話。因受害人年齡小,社會閱歷淺,辨別能力弱,多數都會信以為真,遂按照騙子的要求操作家長手機。
3.騙子騙取家長的銀行卡驗證碼、身份信息后,用家長身份信息在某APP內開戶,并將銀行卡內的錢充值到電子錢包內再轉移走。
兼職賺錢類詐騙
1.詐騙分子在短視頻、社交網絡上發布未成年也可“網上兼職”、“輕松兼職”、“代練賺錢”等內容,吸引暑期或剛畢業的未成年人群體,同時留下聯系方式或二維碼,誘導不知情的受害人主動聯系或掃碼。
2.受害人一旦添加或掃描二維碼后,詐騙分子會以“發送含有誘導性信息的詐騙短信”、“提供銀行卡參與跑分(洗錢)”、“幫助運輸物品”、“游戲代練”等方式向受害者下達任務,均稱“高回報輕松賺”。
3.詐騙分子實則是利用刷單、代練等套路,讓受害者無法提現從而誘騙其利用父母銀行卡充值解凍。更嚴重的可能成為違法行為的“工具人”,幫助詐騙分子傳播詐騙信息、幫助行騙、洗錢、銷贓等違法犯罪行為。
1.家長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和銀行卡,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不要將支付APP設置為免密支付。
2.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宣傳教育。日常中多與孩子交流,分享網絡安全知識和身邊真實詐騙案例,讓孩子深刻認識到網絡并非絕對安全,天上不會掉餡餅,面對誘惑要保持警惕。
3.留意孩子手機里新安裝的APP,查看聊天記錄和瀏覽歷史,若發現孩子與陌生人頻繁聯系,或涉及金錢、賬號信息等敏感內容,要及時過問并引導。
4.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被騙,請立即保留證據,撥打110報警處理。
來源:平安監利
編輯:蔡靜文
責編:王璇/ 編審: 王媛/監制:江敏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了解荊州大小事
請點轉發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