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征文怎么樣了
很期待獲獎作品
在王外明說不能接受俄羅斯戰敗,并獲扎哈羅娃賜名「王拉夫」的同時,2025「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在北京舉行。
有意思的是,合唱周的主題是《歌唱和平》。
目的是續寫歷久彌新的友誼故事。
鼓嶺這個地方,位于福州,很多傳教士在此居住避暑。以前的說法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新時代的說法是「中美友好見證」。
不但唱了歌,重要人物還接見了中外嘉賓,美國「鼓嶺之友」召集人穆言靈、艾奧瓦州友人貝隆分別講述了鼓嶺故事和參與中美民間交往與地方合作的經歷,表達了他們對中國的深厚感情。
其樂融融,可見官方對搞好中美關系的強烈期盼。
除了合唱,應該還有一個球報的「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活動。
按原定計劃,6月20日已經截止,理應在這次活動上頒獎才對。
但沒有看到報道,是球報作者缺乏相關素材沒法創作,還是怕「引蛇出洞」,無人敢投稿?
我覺得應該都不是。
有可能是作品質量不夠好,也有可能投稿的是司馬南、胡錫進、周小平、金燦榮等一向主張「中美友好」的文化巨匠,看來看去都是老面孔,缺乏新意。
至于我這樣的作者,創作不出「正能量」,只能創作「真能量」,就自覺一些,不湊那熱鬧了。
倒是向來聞風而動的胡錫進,若沒有參與這次作品征集,倒是個值得觀察的點:他的水蛇腰連對美國扭一下都不愿意,還是怕扭了被扎哈羅娃批評?
有關「中美友好」的話題,向來爭議頗多。最高黨報國際版就在評論中說, 「 越來越多美國民眾用眼睛觀察中國,用腳步丈量中國,用真實見聞打破信息繭房,用躬身實踐跨越認知鴻溝 」 。
打破信息繭房這句話,我作為一個寫作者,不能更同意了,正好前幾天王外也講過。7月5日他在歐洲說,現在有人抱持對華偏見不放,把自己包裹在虛假信息的繭房中。
我看這個要求,不能僅針對洋人,也應鼓勵國民打破信息繭房,不要將自己包裹在虛假信息的繭房中,而應多走多看,尤其是兼聽則明,多看看全球各地的資訊,有助于幫助自己走出信息繭房,從而看到真相。
寫了這么長時間的家傳,我覺得很多老年人都能堪通世事,反倒是個別年輕人,總想看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實」,否則就反手一個舉報。
實際上,這就是陷入了王外所批評的「信息繭房」而不自知。
如果要我對自己的寫作立個規律,那就下面四條。
一 我只寫看到的真相,而不是將想像和期望當信息來傳播。想看辯證法的,多看胡錫進老師的叨盤絕技,我沒那技能。
二 我的愛國立場不能取代良心發言,只能客觀分析。想看愛國爽文的,看周小平的就可以了。
三 我沒有贊美,只指出問題。國家每年用于唱贊歌的費用那么多,成效那么明顯,也輪不到我這個不領公帑的唱贊歌。
四 我響應號召主張中美友好,這是為了保衛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活方式。我們最近幾十年生活有改善,是脫離蘇俄后才取得的,而非相反。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整理了1200部家庭相冊,發現旺族多出自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少數平民子弟則通過讀書、從軍、創業改變命運。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如果沒有記憶,家就是一句空話。
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編輯部系列,點擊關注
為什么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如果沒有家庭記憶,家就是一句空話。這個任務,只能我們自己來完成: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