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彭某軒站在鏡頭前,頂著一頭陌生的寸發。
就在幾天前,這個剛走出高考考場的陜西少年,還留著符合年齡的普通發型。
如今,這一厘米不到的短發,成了他誤入緬甸詐騙園區的殘酷印記。
好友一句“他出境前根本不是這個發型”的證言,讓屏幕前的我們心頭一顫——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一個追尋暑假工的少年,在異國經歷了身份與外貌的強制改造?
一場精心編織的主播夢,實則是跨國販賣的殘酷陷阱。高考結束,彭某軒懷揣800元踏上打工路。
當他打開招聘軟件,一個“伯樂”主動聯系:夸他形象好,承諾高薪主播職位,甚至轉賬報銷路費。天真的少年登上開往云南臨滄的面包車,命運就此轉向——車輛直沖邊境,他被賣到了緬甸。
在顛簸的轉運途中,他被多次倒手,最終送入一個神秘園區。次日清晨,迎接他的不是主播設備,而是詐騙話術腳本。
四天的強迫背誦,讓這個本該享受青春的年輕人跌入深淵。就在絕望邊緣,園區老板突然以“年紀小”為由將他釋放。這戲劇性轉折背后,或許正是國內洶涌的尋人輿情讓犯罪集團感到了壓力。
當緬甸當陽地區的好心人向他伸出援手時,一場跨國救援接力已然啟動。
緬甸佤邦司法委接到中方通報后,立即啟動網格化排查,邊境警察穿梭在可能出現的區域。
最終,一位佤邦熱心市民的救助信息成為關鍵線索——那個被剃了寸頭的少年,正是消失多日的彭某軒。
眼下,佤邦已完成信息備案,中緬兩國正緊鑼密鼓敲定交接細節。
云南邊境線上,彭某軒的父母早已守候多時,等待接回劫后余生的兒子。而少年那句“想到能回家非常開心”的樸素心聲,讓所有關注者長舒一口氣。
這個夏天,彭某軒的遭遇撕開了跨境詐騙的猙獰面目。當“高薪主播”“游戲代練”等華麗包裝的兼職信息充斥網絡,那些轉賬路費的“善意”、專車接送的“體貼”,恰恰是深淵入口的誘餌。
高考卷上的題他會解,但社會這張考卷的陷阱,卻讓無數彭某軒們防不勝防。
我們該教會孩子的,或許不僅是金榜題名時的喜悅,更是在人生十字路口識別披著糖衣的危機。
當又一個暑期工熱潮來臨,你身邊是否有少年正握著手機,凝視著屏幕里“月入過萬”的招聘廣告?(評論區聊聊:暑期兼職如何避坑?)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