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法官呂行菲為洋洋送上節日禮物。時利娜 攝
“呂法官,我和洋洋(化名)奶奶說好了,今年兒童節我們倆一起陪孩子過。”電話里李潔(化名)聲音輕快,背景里溢出孩子銀鈴般的笑聲。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法官呂行菲聽聞不禁眉頭舒展,眼睛也彎成了月牙。一個月前,那個蜷縮在角落里發抖,被大人反復逼問“要奶奶還是要媽媽”的可憐孩子,此刻正歡呼雀躍地期待著屬于他的節日。
鼓鼓囊囊的卷宗里塞滿了報警記錄,鄰居、幼兒園老師的證言和滿屏咒罵的微信截圖……李潔已經一年多沒見到過孩子了,只得將王老太訴至法院,要求確認自己對孩子的監護權。
視頻證據更令人揪心:雜亂的房間背景,孩子縮成小小的一團,把臉埋進衣領,畫外刺耳的逼問聲一遍遍響起:“洋洋你說呀,要奶奶還是要媽媽?”
看完最后一份證據,呂行菲注意到《調解流程表》里“被告情緒激動、矛盾化解難度大”的標注,陷入了沉思。
“師父,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洋洋父親去世了,母親李潔就是法定監護人,這個案件判決不難啊。”助理翻著法律條文說。
“判是不難,但你看李潔為了見孩子已經多次報警,學校、社區也多次介入都沒有效果,判決恐怕解決不了這家人的實際問題,而且真要是強制執行,對孩子也是傷害。”呂行菲嘆了口氣。
庭審中,王老太厲聲質問:“法官你問問她,她帶孩子打過一次疫苗沒有,你再問問她,下次打疫苗是什么時候?”
“你都一年多不讓我見孩子了,我怎么帶他去?”李潔毫不示弱地反駁道。法庭短暫休庭。
待雙方情緒稍作平復后,針對王老太關于李潔不具備撫養能力的主張,李潔當庭提交了證據逐一駁斥。
眼看理由站不住腳,王老太仍不肯罷休:“她還打孩子呢!她不能當監護人!我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然而證人卻說只聽過她們婆媳為孩子教育問題吵架,沒見過李潔打孩子。
隨著證人退庭,王老太頹然跌坐:“隨你怎么判吧……但只要我活著一天就不可能把孩子給她。”
怎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避免孩子再次因大人的爭搶而受傷害?呂行菲一直在思考。
“您失去了唯一的兒子,洋洋是您情感的寄托,您想和他在一起,我能理解。作為祖輩,您主動養育孫輩,這種責任感值得肯定。”王老太緊握的拳頭像一團遇水的草根,緩緩松開。
看到王老太情緒有所緩和,呂行菲繼續道:“但法律規定我剛才也向您解釋了,您應該清楚,李潔作為母親,是洋洋的法定監護人,這一點毋庸置疑。她有能力和條件撫養孩子,洋洋理應由她照顧。”
“法官,你說得對,我都懂,但我實在舍不得孩子,也怕她照顧不好,讓我的乖孫受委屈。”王老太的情緒終于釋放,失聲痛哭。
“您心疼孩子,李潔也心疼孩子,我作為一名法官同樣心疼孩子。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想找到一個最有利于孩子的方案。”呂行菲語氣堅定,“但你們為了搶孩子而互相怨恨,頻繁爭吵,孩子又怎能健康成長?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非此即彼’的選擇之外,嘗試找出其他答案?”
一直默默流淚的李潔哽咽開口:“為了孩子,我愿意協商,只要能讓我見到洋洋。”
“讓孩子現在就跟她過,肯定適應不了,我孫子從出生到現在就沒離開過我。”王老太擦干眼淚,語氣不再強硬。
“那我們不妨商量個過渡方案,一段時間內,媽媽和奶奶各照顧洋洋幾天,幫助孩子逐步適應。”呂行菲順勢提出建議,“監護權歸母親,但也保障奶奶的探望權,你們看如何?”
“我同意。”李潔立刻回應,“我希望我們都一起來愛孩子。”
片刻沉默后,王老太終于緩緩點頭。
調解協議簽訂后,呂行菲鄭重叮囑道:“孩子這么小,就經歷了父親去世的變故,你們應該一起關心他。養育不只是吃穿的事,你們怎樣相處、怎樣對待孩子,孩子看到什么,就會學到什么。”說著,她將兩份《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遞到雙方手中。
調解書出具后,呂行菲還有些不放心,幾天后又打電話詢問李潔后續情況,沒想到李潔說:“呂法官,我正要找您呢,洋洋奶奶總在我接孩子的時候提各種調解書里沒有的不合理限制,我實在受不了,我能不能申請強制執行啊?”
過往適用“三審合一”機制處理關聯案件的經驗,讓呂行菲心中有了決斷,想到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后,可能會再次對孩子造成傷害,她決定提前干預,再次約她們來法院談話。
周一下班后,李潔和王老太帶著洋洋一同來到了法院。
“不同的人養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會有差別,但咱們既然都是為了孩子,更要互相體諒、密切配合,你們說對嗎?”呂行菲耐心說道。經過充分地釋法析理,王老太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低下頭默默垂淚:“我不是有意要為難她,我是怕她照顧不好孩子。”李潔也哽咽了:“我是洋洋的媽媽,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去愛孩子。”
呂行菲給她倆遞上紙巾,又轉頭詢問孩子:“洋洋,你最近開心嗎?”
“開心,我既可以見到奶奶又可以見到媽媽了!”
呂行菲笑著摸了摸孩子的頭,將提前準備好的禮物遞給他:“兒童節快到啦,法官阿姨送你一個小禮物,祝洋洋以后天天開心。”
洋洋抱著禮物,大眼睛忽閃忽閃,笑成了一朵太陽花。
“我們一起來愛孩子吧。”談話結束,呂行菲牽起了李潔和王老太的手。
“師父,她們應該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吧。希望不會在法院與她們再見了。”把她們送出法院,暮色四合,助理有些感慨。
呂行菲望著她們遠去的背影,輕聲道:“一定能的。你仔細去聽就會發現,她們爭吵的背后都是怕愛給得不夠。當我們放下評判,去聽那些沒說完的牽掛,再深的怨氣也會為愛讓路。”
淚水浸潤過心田,愛就抽枝展葉。相信李潔和王老太會在心中記住孩子的那句欣喜之言“我既可以見到奶奶又可以見到媽媽了!”共同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對呂行菲這樣的少審法官而言,最期盼的,莫過于見證那些曾對簿公堂的親人,將掌心交疊成云,托起屬于孩子的萬里晴空。
編后余思——
近年來,涉探望權糾紛、撫養權糾紛數量有所增長,一些人在夫妻感情破裂后,或者突發家庭變故之后,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甚至用上了搶奪、藏匿孩子的手段。這極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根據心理專家的意見,子女缺失任何一方的關愛都可能引發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未成年子女陡然之間與父母一方再也不見,內心會形成強烈的破碎感、撕裂感,無法形成完整的自體印象。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知道,相反,孩子越小,傷害越大。而這些幼年時留在心里的強烈委屈或恐懼,很可能會引發他做噩夢,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并導致他與藏匿他的家族進行對抗。
所以,千萬別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成長,請放下執念,讓孩子與親人之間的愛流通起來!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作者:萬勤梅
責任編輯:屠少萌 | 聯系電話:(010)67550734|電子郵箱:pinglun@rmfyb.cn
新媒體編輯:逯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