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歌手》一出來,微博就像炸鍋了,沖上熱搜第一,你再一看舞臺,說實話,懂點音樂的人都會冒出一句話:
“他這期怎么也不該走。”
節目組這是打算賭命了
黃麗玲一開口,全場直接肅靜。就這嗓子,就這情緒穩定度,真的是開口跪。她唱《失戀無罪》那個段落,一句“我不愛了”甩出去,全場像被扇了一耳光似的安靜。
她就是來收割的,毫無壓力。你能感覺到她不是來比拼的,是來“宣布歸位”的。
GAI唱瘋了,結果被淘汰,誰不罵?
反過來看GAI,他唱的是《故湘,風》,不是快嘴飆車,是那種一點點往你心里滲的作品。
他這次完全跳出了說唱的舒適圈,那種穩穩的敘事感,加上舞臺鋪陳,情緒是往里壓的,不炸,但抓人。
可就這么一個打磨得滴水不漏的舞臺,他被淘汰了。
你沒聽錯——唱最穩、情緒最真、改編最克制的一場,成了告別演出。
觀眾能不炸?GAI粉當然炸,但哪怕不是粉,看完也會皺眉:“這票數,誰投的?”
一邊是“演唱中規中矩”的米奇·蓋頓第5,一邊是“氣聲黏黏糊糊”的單依純第6,GAI第7直接被扔出去。
不是爭議,是離譜。
單依純還在“氣”,但這次真不能只怪她
說句公道話,單依純這場的鍋,她一個人扛不住。
選的是孫燕姿的《開始懂了》,但據說這首歌本來不是她自己要唱的,是節目組臨時干預選曲,最后定下來,她和團隊現場兩小時急改編,編曲都來不及細打磨。
你說她唱得一般吧,有道理;但你要說她不用心,那是真冤。
她一直走的是那種“空氣感唱法”,這次開頭又是標志性的氣音、柔聲、延遲咬字,聽起來確實不那么抓耳。可她那套唱法你不能一刀切地說好或不好,關鍵是要放在對的場景和對的情緒下。
問題在于——這首歌太趕了,準備時間太短,編曲也沒給她加分。她從頭到尾都像在努力“穩住”,沒有發揮空間,也沒有情緒堆疊的余地。聽眾當然覺得“不上不下”,但這種不上不下,不是她不爭氣,而是整個舞臺沒有給她爭氣的機會。
這輪她第6名驚險過關,很多人覺得是節目組在“慣著她”。可如果你知道她被節目組干預選曲再去重新理解一首歌、重新適應舞臺,你反而會明白,這一分,其實是命懸一線里拼出來的。
但最荒唐的還不是她上了,是GAI下了。
她和林志炫的1V1,林贏了;節目賽制說好的“贏者上、輸者走”,結果臨了節目組告訴你:“不好意思,這場還是按總票數算,GAI你末位,走人。”
這跟賽馬沖刺到終點還得看后臺數據有沒有上傳成功,有啥區別?
有人靠技術,有人靠氣場,有人靠舞臺記憶點,但也有人,不靠這些——靠的是節目組給不給留口氣。
這一輪,單依純其實挺無辜,甚至可以說,是她幫節目組兜住了那一場臨場混亂。可兜住了,也沒能贏得好感。
節目里最難的角色,從來不是最差的,而是那個被留了下來、但沒人鼓掌的人。
林志炫:技術是滿分,聽感是玄學
林志炫的確厲害,挑了一首叫《太難唱了》的歌,也真是太難唱了。人家是來復仇的,不是來體驗生活的。
技術上挑不出毛病,但聽感上有門檻,太擰巴了,每一句都像在舞臺劇里“用唱法演戲”,你要是不熟他那一套,可能還真覺得“這人是在咬自己的舌頭”。
但他贏了。節目賽制說了,贏了對手,就能復活,替代末位。
于是林志炫上岸,GAI出局。
是不是贏得光明正大?從規則上講是,從觀感上講,就一句話:
“你贏了比賽,輸了人心。”
其他人基本是背景板,但也有亮點
李佳薇這期其實也不錯,唱《想你的365天》,有情緒、有共鳴,唱到后面明顯抓住了觀眾的心。她拿第三,大家沒太有異議。
艾莉西亞·伊芙琳繼續走她的精靈掛路線,選了《Zombie》,有舞臺表現力,有氣質,但唱功還是真不夠硬,第二名拿得有點虛。
陳楚生一直是穩定發揮。這次唱《紅繡花》,還請來原唱門尼來參與改編。舞臺氛圍做得很滿,嗩吶一響,有點“文藝青年的戰爭片”的感覺。
你要問他為什么總進前三后四,那是因為他是“講故事”的高手,這點沒人比得過他。
這就是《歌手》的江湖
說到底,《歌手》不是純比唱功的舞臺,也不是誰哭誰留的情感秀場,它越來越像一個“聲音資本”的游戲。
你想留下來,得會唱、會選、會抓人心;你唱得再好,但不討巧、不抓眼球——對不起,你就站不穩。
GAI這一出局,是冤嗎?從聽眾角度,是的。但從節目組操作來看,也許正好:“制造爭議,帶動熱度。”
黃麗玲穩坐第一,觀眾喊“節目回春”;GAI被刷出局,全網說“節目失德”。
一邊喝彩,一邊咬牙,這才是綜藝最要命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